332.8萬畝果園,年產蘋果464.4萬噸,全市220多萬人口中,將近一半人從事蘋果產業相關工作,80萬農民從中獲益,蘋果產業收入占農民經營凈收入的61%——這串數字是革命老區陜西延安蘋果種植的概況,也蘊含著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密碼。

初秋時節,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漫山遍野都種滿了蘋果樹,一顆顆成熟的蘋果表皮光滑、紋路清晰,散發著誘人的果香。

南溝村,土地面積24平方公里,有村民1000余人,曾是一個貧瘠的小山村。近幾年,依靠種植蘋果,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村民趙永東家里種了20畝蘋果,今年他家的蘋果尚未成熟時,訂單就已經提前到來了。

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村民 趙永東:我們村過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彎彎曲曲,沒有產業。自從建起了蘋果這項產業以后,我的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一開始是五六萬元、七八萬元,最后到了十幾萬元。

自2015年起,南溝村依托村集體經濟修繕了水利等設施后,開始大力發展蘋果等經濟作物。2018年,南溝村成功脫貧摘帽;2023年,村集體收入63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萬元。今年年初,為了使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南溝村又引進新品種,改造果園200余畝。

安塞區南溝村黨支部書記 張潤生:換了新品種,咱們采取了好多措施,就是以現代化技術進行改造,像防雹網、殺蟲燈還有地布,管理技術也提高了很多。

延安市洛川縣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出產的洛川蘋果是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眼下,這里的蘋果采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洛川縣永鄉鎮堡子頭村村民 杜民子:這是我2016年栽植的一個新的品種“九月奇跡”,皮薄、顏色鮮艷、脆甜多汁。今年畝套袋2萬多,10畝地共計套20多萬袋子,能產8萬多斤蘋果,現在以4.2元的價格全部被客商訂購,預計能賣35萬元左右。

品種更新,科學種植,種好了蘋果還要賣得好。在延安,智能分揀線成為提升蘋果品質和銷售量的重要手段。這家公司新引進的全自動智能分揀線,可以快速為每個蘋果拍照,依據外觀、糖度、硬度等指標進行精準分揀,客戶還可實現蘋果個性化定制。

果品銷售企業負責人 趙恒亮:我們通過智能化分選線,保證了送達客戶手里的每一箱蘋果品質的一致性。當然,每斤價格也提升了0.5元到1元錢,F在我們每天的銷售量是7000到8000單左右,以這樣的數量我們可以持續到年底。同時,我們也借助“一帶一路”,出口多個國家。

像這樣的全自動智能分選線,延安已有189條,實現所有區縣全覆蓋。截至目前,延安市種植的332.8萬畝蘋果中,早熟、中熟蘋果已銷售超過90%,而大量的晚熟蘋果將在國慶節后上市銷售。除了鮮果銷售,蘋果產業鏈也在不斷延伸,蘋果汁、蘋果醋、蘋果酒、蘋果脆片等產品層出不窮,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06.7億元。小小紅蘋果,已經成為老區人民致富的“金蘋果”。

編輯:陳鏘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