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按照“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全面提升”整體部署和“百鄉示范、千村治理”行動要求,以“七型引領、百村創建、業興人和、城鄉共富”總體思路,積極探尋具有昔陽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聚焦特色產業 助力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收

大寨鎮北畝村的鹿場里,梅花鹿行動機敏,呦呦鹿鳴不時響起,構成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北畝村的特色優勢產業成效顯著。村里開發梅花鹿全產業鏈項目,打造“金鹿”特色產業品牌,擴建鹿場1.2萬平方米,并在鹿場道路兩旁種植油葵200畝。目前,北畝村養殖基地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養殖規模達1500頭。

北畝村黨支部書記王永泉表示,依托縣里扶持政策的支持,村里盤活閑置資源,改造建設鹿產品加工車間。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增鹿茸165公斤,年增子鹿120頭,年產鹿茸片30至50公斤、鹿茸超微粉25至40公斤,年產金鹿酒500噸,村級集體收入將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昔陽縣用足用活優勢資源,全力打造創新能力強、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的集體經濟全產業鏈,為鄉村振興筑牢經濟基礎。昔陽縣出臺的《農業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涵蓋25項內容,其中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產業基礎配套建設、支持就業便民服務隊等4項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關,涉及扶持資金6500萬元。同時,還出臺了《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方案》《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補助資金使用計劃》,按照“看得見、效益好、可持續、能帶富”的標準,兩年來實施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77個,總投資1.05億元。

與此同時,昔陽縣對全縣鄉鎮進行精準研判,分類定位。大寨鎮定位為“奮斗勝地”,樂平鎮為“運動休閑”,李家莊鄉為“文藝小鎮”,東冶頭鎮為“太行漁鄉”,沾尚鎮為“農特體驗”等,致力于實現各自鄉域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聚焦環境改善 彰顯和美鄉村新風貌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舉措。

沾尚鎮沾尚村瀟河源文化主題公園里,隨處可見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制成的各類“藝術品”“微景觀”。這些平常看起來沒用處的瓶瓶罐罐,經過精心設計后變成了養眼的景觀。2024年,沾尚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垃圾不落地、廢物再利用”為切入點,聚焦“田園美、家園美、生態美、生活美”四美新農村建設目標,圍繞“一街一河一園一站”,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創建花園鄉村,累計清理殘垣斷壁1000余平方米、亂貼亂畫30余處,清淤瀟河段1500米河道,修剪公路人行道樹木200余株,處理農田秸稈及生產生活垃圾10噸,新建水沖式公廁2座,全村人居環境再上新臺階。

類似沾尚村的例子在昔陽縣還有很多。一個個村莊院落通過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小公園、小菜園、小花園、小街品,讓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昔陽縣還深入開展“我的村莊我建設”活動,特別是通過專業團隊設計,建設“藝術鄉村”“花園鄉村”,讓每個村莊都充滿藝術氣息。昔陽縣財政專門列支預算1080萬元,開展最美村莊、最美巷道、最美庭院等“最美昔陽”系列評選。激發全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昔陽縣還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抓手,深化鄉風文明建設,筑牢基層治理文化根基。結合全縣開展的“悅”讀昔陽、“暢”響山歌、“喚”醒記憶三大主題活動,各鄉鎮、社區廣泛開展歌舞比賽、農民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昔陽縣在全縣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倡導孝老愛親、誠信守法、環保衛生等文明觀念,設立獎勵基金,表彰獎勵先進農戶,累計評出“星級文明戶”3.7萬戶。

聚焦能力提升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廣大黨員干部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其素質高低、視野寬窄、能力強弱,直接關系到“千萬工程”經驗的學習運用成效,以及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進程。

2024年,昔陽縣秉持“‘走出去’學、‘請進來’講、‘坐下來’研”的理念,完善“黨員經常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長效機制,多措并舉為廣大黨員干部加油、充電。

年初,一場別具一格的鄉村振興“頭腦風暴”會議在全縣召開。昔陽縣委書記黃亞平以《七型引領抓創建,城鄉融合促共富》為題,全面解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并明確了“七型引領、百村創建、業興人和、城鄉共富”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總體謀劃。隨后,10個鄉鎮及城區社區黨(工)委書記逐一談認識、談規劃、談舉措,將各自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和規劃一一展現。

4月12日至24日,昔陽縣舉辦了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組織100余名相關負責人,先后到安吉縣橫溪塢村、余杭區小古城村和徑山村等17個先進示范村觀摩學習,親身感受“千萬工程”在浙江的生動探索與實踐。

11月18日至20日,昔陽縣再次組織各鄉鎮及部門負責人,奔赴安徽省合肥市深入學習觀摩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先進經驗和成功案例,汲取創新智慧,蓄力發展新動能。

除此之外,昔陽縣邀請張孝德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廣大黨員干部授課,開闊眼界;與海口經濟學院等高校合作,舉辦村社“兩山訓練營”等課程,引導黨員干部轉變觀念、對標提升;開設“松溪大講堂”學習平臺,緊扣黨的創新理論、國家最新政策、時事熱點等主題,按月舉辦專題講座,不斷拓寬全縣黨員干部的視野,增強他們推動發展的能力。

昔陽縣四套班子成員更是聚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目標,深入一線、蹲點包村,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多當干將,少當看客,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努力將鄉村振興藍圖變為現實。”黃亞平這樣說。

如今,昔陽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速度不斷加快,昔陽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正賦予這片土地新的生機與活力。(記者 田宏亮 李楠)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