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不足是山西最大的省情。2014年以來,山西已經連續三年經濟增速低位徘徊、經濟運行未進入合理區間。
山西發展不足,既受累于“一煤獨大”的結構性矛盾,也受制于“一股獨大”的體制性障礙,但很大程度上是緣于對外開放的不足。
補齊開放短板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除了主動“走出去”,擴大我省企業對外投資和提升我省對外貿易水平外,還要積極“引進來”,抓住招商引資這一擴大開放的最有力抓手,引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全面提升我省開放型經濟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高效精準招商引資”。這為我們開放招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再不能大呼隆招商“撿到盤中都是菜”了,要用系統定向方式選商引資,提高合同履約率、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為當前我省經濟走出困難時期,引進大項目支撐、新要素新動能支撐和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借外力求發展,山西招商引資進步巨大,但利用外資水平偏低、招商載體不優、會展經濟落后等問題不容忽視
山西新世紀以來的開放招商,始于“十一五”。2006年在上海、香港、廣州舉辦的三場招商活動,開啟了山西新一輪的招商引資大幕。
翻看“十二五”的成績單,山西招商引資進步巨大:“十二五”期間,全省吸收省外投資實際到位1.78萬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3倍;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32億美元,同比增長43.6%;世界500強中,分別有30家國內企業和30家境外企業投資山西。
縱向比,進步巨大。但是從數據分析,我省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整體偏低。以衡量經濟開放度的重要指標利用外資數據來看,“十二五”,全省實際利用外資132億美元,僅為省外投資總額的5%。2016年,全省招商引資簽約項目到位資金6513.4億元,外資到位198.2億元,僅占3%。我省利用外資的規模,在中部六省,長期處于末位。“十二五”期間,中部其他五省實際利用外資實現了快速增長:湖北340.48億美元、江西383.58億美元、湖南432億美元、安徽519.2億美元、河南667億美元。
此外,在引進省外資金和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數量方面,山西在中部也處于“陪太子讀書”的尷尬位置。
在招商引資載體方面,開發區數量少、規模小、層次低的問題尤為突出,承載能力不足讓招商項目難以落地。目前,我省列入統計范圍的省級以上開發區25家,而中部其他五省平均為116家,周邊的河北省有246家。我省開發區批準規劃面積241.56平方公里,僅相當于別的省的一個市。特別是開發區產業集聚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造成區內主導產業不明確、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條較短等問題突出。
展會平臺建設,我省也相對落后。除了能源博覽會和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外,我省鮮有國家級、國際性的大型會展活動。與發達省份相比,山西會展行業總體水平也較為落后,會展的規模、場次、影響力和市場化運作水平,都存在明顯差距。
在招商引資中,我省還存在項目落地率和資金到位率偏低、招商方式單一、考核體系不完善、投資環境亟待優化等諸多問題。山西招商引資,正處于大改革的前夜。
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招商方式,畫好招商地圖,持續引進新要素新動能
招商引資事關發展、轉型、改革和創新。
2017年,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加速,中西部地區招商引資競爭更加激烈。
正處在轉型關鍵期、發展爬坡期的山西,將如何用改革來破除開放招商的制度“寒冰”,補齊招商引資短板,推動發展動力轉換、經濟結構全面升級呢?
記者了解到,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高效精準招商引資”的工作任務,省商務廳緊鑼密鼓制定了改革創新招商引資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與其配套的10個文件,待近期省政府專題研究后下發實施。
這一系列改革既有大刀闊斧的破,也有精雕細琢的立。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今年,政府將重點改革招商引資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并賦予部分駐外辦事處招商引資工作職責。今年,省政府還將招商引資工作納入了目標責任考核范圍,要求改進和完善招商引資考核體系。為此,省商務廳制定了考核辦法和獎勵辦法,在考核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等指標的基礎上,重點突出“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增加重大項目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的考核權重,重點考核招商引資的成效和質量。
十余年前,內陸省份去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招商,多為大兵團、戰役式招商,人馬多、花銷大。參會客商稱這樣的招商活動為“開大會、吃大餐、拿大禮”,但是招大商、引大資的效果卻差強人意。作為招商主體的企業,由于缺少精準項目,沒有目標客商,在政府主導的招商活動中,處于配角位置,也沒有多少積極性。
那么,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高效精準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呢?
省投資促進局局長焦育峰認為,首先要變政府主導為引導,發揮市場這只手的作用和企業招商主體作用,強化開發區重要載體作用和商會內引外聯的作用。其次,要用系統定向方式開展精準招商和投資服務,建立“投資山西”信息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手段,繪制出潛在招商目標、合作伙伴和先進技術在全球的分布圖,指導企業點對點精準招商。第三,在建立全省統一的目標項目庫的基礎上,圍繞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制作招商地圖,有的放矢地開展產業集聚區招商和產業鏈招商。
省社科院研究員武小惠認為,有了完善的項目庫和精準的招商地圖,地方政府和企業心中有譜、定力增強,就可以避免招商的盲目性和“饑不擇食”,不會再出現煤炭市場好時無煤縣“無中生有”以煤炭項目招商的怪現象了。
搭好招商平臺,優化投資環境,呼喚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
晉商是山西獨一無二的優勢資源。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山西商人在世界各地艱苦創業,取得了成功,造就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企業家、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各領域尖端人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百度CEO李彥宏、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等都是晉商風云人物。
重鑄晉商輝煌、豎起晉商這面大旗,是每一個山西人的期盼和希望。怎樣挖掘這些新晉商的潛能,讓他們反哺桑梓、造福山西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啟動實施“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
去年以來,呂梁等市先后組織了迎老鄉、邀客商、興家鄉等懇談招商活動。在增進感情、深化友誼的同時,一批資金、項目回流落戶到了故鄉。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梁敬華說,實施“晉商要素回流”工程,不僅要讓晉商回流資金、項目,還要回流人才、智力;不僅要引來工業制造企業,還要引來信息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不僅要讓“晉商要素”回歸,還要千方百計讓“晉才”回鄉,讓各種創業創新元素在大開放、大回流中充分涌現。
記者了解到,即將出臺的《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動態的晉商晉才信息庫,并發揮他們招商大使的作用,引導優勢企業在開發區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當然,要讓包括晉商晉才在內的海外客商青睞山西、投資山西,還必須補齊招商引資載體、平臺和投資環境等若干短板。
補齊開發區短板,要加快開發區改革創新。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會議,開發區二次創新創業工作全面啟動,開發區的整合、改制、擴區、調規,進入操作層面。隨著開發區數量、面積達到合理規模,將為我省選商引資、引技引智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
補齊會展短板,要加快發展會展經濟。在辦好低碳發展高峰論壇、能源博覽會的同時,提升我省農博會、文博會、晉商大會等辦展水平,加快會展場館規劃建設,著力把太原打造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會展中心城市。
補齊利用外資不足短板,要把利用外資與調結構、轉方式緊密結合起來,支持利用外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利用外資力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質量。
我們還要補齊軟環境短板,持續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在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優良政務環境的基礎上,堅持不懈營造重商、親商、富商、安商的市場環境、信用環境、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
“十三五”開放招商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相信,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源源不斷引來的新動力,將助推山西走出一條轉型綜改、創新驅動的新路子。(記者 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