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冬小麥返青起身的重要階段。天剛蒙蒙亮,山西長治市平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正高級農藝師路世竑,便帶領專家團隊奔赴北耽車鄉王曲村。這里是全縣冬小麥的主要產區之一,他們要查看并記錄地下20厘米處的土壤濕度,以及小麥的分蘗情況。

路世竑一邊做著記錄,一邊講解:“要是土壤能握成一團,就說明濕度基本在65%以上;要是無法成團,那就表明旱情較為嚴重,必須盡快進行鎮壓和淺鋤。”

專家團隊來到田間地頭,查看并記錄小麥情況(平順融媒供圖)

去冬今春降水稀少,北耽車鄉的麥田普遍存在土壤墑情不足的問題。平順縣農技人員在進行田間調查后,提出了對冬小麥進行淺鋤作業的管護辦法。趕在降水前開展松土、撒肥、鎮壓保墑工作,不但能增強冬小麥植株的抗旱能力,還能促使麥苗在降水后更早返青、更快生長。

此外,平順縣農業部門緊緊抓住冬小麥病蟲害防治和災害性天氣預防工作不放松,縣鄉村三級協同聯動,實施農業精細化管理,重點監測冬小麥返青期、拔節期的天氣變化,嚴密防范倒春寒,全力保障全縣10.87萬畝冬小麥的生長。

農技人員趕在降水前開展松土、撒肥、鎮壓保墑工作(平順融媒供圖)

“我們會持續關注并解決冬小麥返青期間的病蟲害問題,切實做好下鄉指導工作,為夏糧的穩產高產貢獻力量。”平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楊紅非表示。

除了科學有效的田間管護措施,平順縣農業機械生產部門也在加快推進農機具的研發與生產工作,旨在為農戶提供更為實用的新型農機,助力春耕備耕。

在平順縣新型工業園區入駐企業雙特華益農機廠的吊裝車間內,一臺臺由企業自主研發的氣吸式智能化播種機陸續下線。與市面上常見的傳統農機相比,這款農機充分考慮了太行山區條塊地、梯田地較多的地形特點,可根據地形寬窄進行分體作業,不僅穩定性更強,還能實現精量播種。

平順縣農業機械生產部門也在加快推進農機具的研發與生產工作(平順融媒供圖)

平順縣雙特華益農機廠總工程師張二成介紹說:“傳統播種方式是把苗株排成‘一’字形,而我們的農機播種時將苗株排列成‘品’字形。這樣一來,苗株能更好地接受陽光照射,通風透氣性也更佳,在遭遇災害天氣時,抗倒伏能力也會增強。”

據悉,今年以來,該品牌智能播種機的訂購量已突破300臺。通過政企合作,定向研發了多種適合晉東南山區地形的小型黨參移植開溝機、玉米大豆播種機等,總訂單量達到900余臺,深受市場認可。

為農戶提供更為實用的新型農機,助力春耕備耕(平順融媒供圖)

平順縣雙特華益農機廠經理李宜倬稱:“經過持續的工藝優化,最新款氣吸式播種機每畝地可播種5000株以上,相比前代產品提升了30%,能為太行山區的群眾提供更便捷、科學、高效的農機播種服務。”

春耕備耕,農機先行。當地在加快播種機量產的同時,還加大了對當年新購置小型農機具的補貼力度。農戶除了能享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外,還可按購置發票總額的10%獲得獎補,為春耕備耕筑牢了堅實基礎。(萬卓明)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