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3月15日消息(記者馮麗)春日午后,一輛貼覆著納米級“隱形車衣”的轎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漆面如鏡;同時,搭載高精度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汽車正在嘉定區城市道路上穿梭,精準感知周圍環境……

這一“車衣”與“車的眼睛”的科技圖景,是上海在全球產業鏈中勇立潮頭的縮影。近日,央廣網記者實地探訪多家扎根上海的制造業企業,近距離感受“中國智造”的提質升級再加速。

打破壟斷,定義行業新高度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

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隱形車衣”日益進入大眾視野。在納米新材料領域深耕多年的上海本土企業上海納琳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納琳威”),用“一張膜”打破國外企業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壟斷。

工作人員正在為汽車貼“隱形車衣”(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新材料的核心是技術自主權。”納琳威董事長肖琳告訴記者,過去10年,納琳威搭建了26個核心技術模塊,完成了12個產業布局,“就像26個字母可以合成單詞,這26個核心技術可靈活組合孵化新產業。”

為此,納琳威建成全球領先的TPU漆面保護膜全產業鏈生態,月產能達300萬平方米,被譽為“隱形車衣超級工廠”。工作人員介紹,其首創的防護藍光汽車窗膜獲得德國萊茵權威認證,推動行業從“基礎遮光”邁向“健康防護”。

而在激光雷達這一“車的眼睛”領域,三位“85后”創建的禾賽科技,則以“摩爾定律”般的創新速度迅猛發展。

展出的部分激光雷達展品(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走進禾賽科技位于上海嘉定的參觀展廳,超過1700項專利及專利申請赫然醒目,各式激光雷達展品讓參觀者忍不住駐足欣賞。禾賽科技項目管理總監孫文婷表示,通過自研收發模塊集成化技術,禾賽將激光雷達體積縮小至可無縫嵌入車身,成本降低的同時,量產一致性和可靠性顯著提升。

2023年,禾賽科技自建的麥克斯韋智造中心正式投產,這座投資10億元、核心工序100%自動化的“黑燈工廠”,每20秒下線一臺激光雷達。禾賽科技戰略發展副總裁樂曉磊認為,對于車載激光雷達這個歷史上從未經歷過大規模量產交付的產品而言,快速迭代和質量把控至關重要。

雙輪驅動,輸出“中國標準”

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從“市場跟隨”到“標準引領”,兩家上海科技企業的全球化路徑殊途同歸。

展出的各類“隱形車衣”展品(央廣網記者 馮麗 攝)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納琳威以“先業務后制造”的分階段策略,構建起覆蓋汽車、航空、建筑等多領域的出海版圖。

在肖琳看來,“制造出海是更深的挑戰”。納琳威聯合日本三井開發耐黃變TPU(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原料,并在航空減阻膜領域與中國商飛合作,將中國新材料技術推向高端制造。“我們在美國洛杉磯開辦了海外工廠,從‘產品出口’向‘技術+制造出海’轉型。”肖琳說。

禾賽科技的出海則更具“硬核”色彩。作為全球首家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其產品已進入40多個國家,與22家車企的120款車型達成量產合作。

樂曉磊表示,2025年,禾賽科技預計交付量將達150萬臺,其中機器人領域超20萬臺。但比數字更深遠的是其對國際標準的話語權——牽頭制定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國標,代表中國主導ISO全球標準工作組,更將UL4700標準納入美國國標。

生態賦能,貢獻“上海智慧”

科技企業的崛起,離不開城市的創新土壤。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上海以政策前瞻性、產業鏈完備性和國際化視野,為科技企業提供獨特優勢。

智元機器人展示“做飯”技能(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3月10日,具身智能領域“硬核”企業智元機器人正式發布國內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GO-1)。它將加速具身智能的普及,機器人將從依賴特定任務的工具,向著具備通用智能的自主體發展。智元機器人相關負責人介紹,智元通用具身機器人累計下線超過1000臺,運用于交互服務、柔性智造、特種作業等場景。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以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構建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和用好未來產業試驗場“揭榜掛帥”攻關、創新產品目錄、投補聯動、校企聯合創新等機制,全面激活創新技術“出海”,離岸創新,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麥克斯韋智造中心落戶上海嘉定工業區(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更重要的是,上海培育了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文化。納琳威從汽車膜跨界航空膜,禾賽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納斯達克,智元機器人跑出具身智能加速度,背后是對技術長周期的耐心投入。這些企業用自主創新證明:只有深耕核心技術,才能在全球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編輯:唐奇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