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主誕生記》

央廣網上海10月15日消息(記者郭振丹)近年來,一檔檔聚焦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的綜藝佳作不斷涌現,通過真實展現農業農村生活勞作場景,創新講好新時代“三農”故事。今年九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拜耳耘遠農場,一檔別開生面的農業冒險綜藝《農場主誕生記》圓滿錄制。多位農業相關人員分別組成“農場夢想隊”及“農場探索隊”,爭奪“農場主”之位。各參與者通過“關愛作物”“關愛生物”“關愛人類”三大闖關游戲,贏得象征“新質生產力”“綠色可持續”和“農業大豐收”的三枚徽章,在寓教于樂之中展現產學研融合發展的美好前景,傳遞再生農業理念及未來發展之路。

《農場主誕生記》錄制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助力再生農業在中國“生生不息”

盧寶榮接受央廣網采訪(央廣網記者 郭振丹 攝)

“未來農業的發展需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實現再生農業生產。”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盧寶榮表示,當前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某種程度上仍是對生態環境的對抗,而再生農業不僅能夠通過提高土壤質量、優化種植模式等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還致力于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有助于生態系統的恢復和應對氣候變化。“這樣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農業模式,在中國目前注重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發展大背景下尤為重要。”

事實上,當前我國再生農業的普及度與知曉度仍不理想。盧寶榮指出,老百姓無論作為農業品生產者還是消費者,調動其參與再生農業落地中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都顯得十分重要,此時科普工作者便需要將復雜的科學研究成果轉變成為老百姓一聽就懂的基礎知識,“有了認識才有參與”。

盧寶榮表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過程中,讓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兩翼齊飛’十分重要。科普教育不光是科普知識的傳播,更重要的是點亮人們的心智,同時播撒希望。”

讓更多年輕人“沖進農業”

邵前寬接受央廣網采訪(央廣網記者 郭振丹 攝)

與盧寶榮同為“農場夢想隊”的邵前寬是一名浙江農林大學的在校生,更是一名“播種希望”的新農人,他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經營著一家農旅結合的新型農場。“此前我對于再生農業的了解更多是在網絡課程之上,因而這次《農場主爭奪戰》讓我學習了很多新知識。比如我直觀地認識到了‘直播稻’,它既能節省勞動力與水資源,又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我想把這個技術帶回我的農場。”

“地肯定是要種下去的,上一代種不了了誰來種?肯定是我們年輕人來接棒。”在邵前寬看來,為我國農業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勢在必行。通過綜藝傳遞再生農業理念其一大意義就在于以一種新穎的形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農業,并發現農業領域的發展機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沖進農業’,把老一輩的接力棒交到我們新農人的手中。”邵前寬堅定地說道。

拜耳耘遠農場-上海浦東呱呱叫農場田間水稻實景(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當前,世界面臨的自然資源壓力與日俱增,能夠助力“提質增效、以少產多、豐產復蘇”的再生農業模式已成為國際產業前沿熱點,受到政企學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提高復種指數,并強調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保障糧食安全。這也與再生農業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此次拜耳創新制作的《農場主誕生記》便是以冒險綜藝的形式,在富有挑戰力和趣味性的實踐大比拼中傳播再生農業的點滴知識和本土實踐,吸引更多目光聚焦再生農業,并鼓勵更多人加入其中,共同為中國農業轉型及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讓再生農業生生不息。

據了解,作為再生農業的重要實踐,拜耳耘遠農場自2015年啟動至今,已聯合全球近30家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獨立農場合作,展示定制化解決方案,提供先進工具和田間耕作,提供積極主動的管理措施以及合作伙伴關系,使再生農業理念付諸實踐。此次綜藝的錄制地便是拜耳落地中國的四家耘遠農場之一,這里擁有兼顧節水、改善土壤和減排等效益的直播稻試驗,土壤微生物降解農藥廢液處理裝置水樂潔(Phytobac mini),以及用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開花植物帶與昆蟲旅館等,不僅給予“農場主爭奪者”探索農業的理想平臺,更逐步成為全球再生農業的“中國樣本”。

編輯:馮麗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