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6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錢俊妮)“建黨百年與中國外語高等教育:世界眼光與全球話語”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國內來自外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新聞傳播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百余位專家學者與會,聚焦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與中國外語高等教育展開跨學科研討。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主持開幕式。

 

研討會現場(央廣網發 上海外國語大學供圖)

  “在回應時代之聲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外語教育一直相伴。”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在開幕式致辭中系統梳理了中國外語教育的歷史源流與發展軌跡并指出,外語教育為構建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做出了歷史貢獻,為中國共產黨探求革命救國道路、建設新中國、推進開放事業的直接路徑。他強調,新發展階段中國外語教育須把握新階段、勇擔新使命,扎根中國、不忘本來,超越學科邊界之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世界眼光、吸收外來,超越東方、西方之爭,學貫中外、胸懷天下;全球話語、面向未來,超越人文、工具之爭,腳踏實地,守正創新,努力構建語言科學的中國學派,從向內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到向外傳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這是中國外語教育的新使命;從培養語言能力、學科能力到提升對外話語能力是中國外語教育的新任務、新機遇。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潔勉在致辭中贊賞上外歷來在國際問題研究中做出的貢獻并指出,當前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學界要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自覺承擔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他從復雜性、反復性、長期性三方面提出中國話語體系建設任重道遠,在話語體系建設和話語權重新分配問題上,他認為中國學界要積極參與實踐并不斷總結提煉、增強理論自覺。

  中聯部原副部長于洪君梳理了中國共產黨從建立初期到當今新時代對外交往的歷史并強調,黨的對外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各事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全方位、立體化、多領域開展對外交往的新局面已經基本形成,交流治國理政經驗、探討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黨的對外交往和各種研討活動的主要內容。于洪君表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黨的對外工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永遠在路上,永遠在進取”。

  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胡正榮以“國際傳播的顛覆式創新”為題,強調應當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精髓提煉并展示出來。國際傳播需要區分對象精準施策,實現目標人群的有效、精準觸達。他強調,進入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學會用互聯網的思維,用互聯網實踐指導學術研究,真正做到從“一洲一策”到“一國一策”再走向“一群一策”。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彭青龍呼吁,看待世界的眼光既需要有自我審視的內視角、向外看的外視角,更要有胸懷人類和社會的全視角,今天的世人應共同面對、一同消解前所未有的治理赤字、理解赤字、學術赤字。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就關于“中共話語體系的中國特色與國際性問題”提出若干思考。他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例,指出其創造性體現在將諸多國際準則融為一體;具有中國特色的求同存異的思維方式;提出的方式是國與國聯合聲明,充分體現了中國外交的話語權。

  主旨發言環節,上外英語學院院長王欣教授回顧中國外語教育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外語教育在新時代的新使命,呼吁用“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擔當時代責任、光大外語教育。上外語料庫研究院副院長韓子滿以“英譯國防白皮書翻譯腔研究”進行主旨發言,運用理論、舉例、數據相結合的方式分析翻譯腔與軍事外交話語、詞匯層面與句子層面的翻譯腔。上外馬克思主義學院于新娟教授從德國學者韓博天研究中國的著作《紅天鵝》入手,闡述“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特色的治理體系和制度創新”。

  兩天會期內,學者們圍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傳播”“世界眼光與外交話語”“世界眼光與國際政治話語”“共通傳播——中國國際話語實踐與理論反思”“世界眼光與文學話語”“世界眼光與對外話語翻譯”與“建黨百年與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歷程”等七個主題開展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