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1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今天下午,在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指導下,由上海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成立的上海數字治理研究院正式亮相。

  上海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上海數字治理研究院院長劉九評表示,上海數字治理研究院將緊密圍繞城市數字化轉型這項重大戰略,聚焦治理數字化,堅持創新實用的整體定位,致力于匯聚國內外數字治理領域的專家資源,從學術研究、理念推廣、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等方面,深化戰略認識,建立各級領導和專業人員數字化治理專業能力培訓,積極探索上海數字治理新經驗,形成超大城市數字治理新模式,講好上海故事,打響上海品牌。

  位于黃浦區的永年大樓,建造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每年寒潮一來,樓里的水管就要爆管,維修人員上門不及時,居民們投訴不斷,但是今年情況卻悄然改變了。打浦橋街道建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施寅說:“今年入冬來臨之前,小區內多了一支特殊的維修人員隊伍,他們用厚厚的保溫材料為一些裸露、陳舊的管道及容易爆管部位進行包裹保護。寒潮來臨時,他們對易發點進行巡邏,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爆管問題。”這樣的提前預判都是源于黃浦區城運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容易發生凍管爆管的區域,提前預判,并發出預警。這些數據分析報告也會在第一時間向各街道、應急管理部門推送,相關部門就能夠針對各類突發情況,提前制定預案,安排車輛和施工人員提前待命值守。徐書記感嘆,“這樣的快速應對處置方式很大程度的減少了我們基層的工作量,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社區居民的滿意度,要為現在這種快速響應機制點贊!”

  對于如何防控高空墜物,華為上海云與計算市場部部長許波欣在現場向大家展示了一塊智能手表。“大樓只要出現開窗行為,就會實時呈現大樓的1:1數字孿生智能平臺上,安裝在窗戶上的物聯傳感器就會給保安的智能手表發送預警,以便保安及時到現場處置。”許波欣說,“如果在處置過程中,發現已經產生墜物,可以通過一鍵上報按鈕,主動將事件上報到區城運平臺,自下而上發起應急響應管理;如果墜物造成人員傷亡,區城運中心、區應急局、市場主體啟動應急響應閉環,聯合公安、120、綠化市容等相關部門協同處置,及時救治人員,快速消除影響,上報情況。形成了從市場主體內部閉環、到城運閉環、再到應急處置閉環的過程。”這是上海以一棟樓為城市最小管理單元,對城市數字化治理轉型的最新探索與創新實踐。通過華為云、大數據、AI、邊緣計算、5G等多種先進技術的融合,打造出1:1“活”的大樓數字孿生,構建了大樓的數字生命體征,實現了城市治理的實時預判、實時發現、實時處置。

  隨著今年徐匯區以“實戰”為核心的“一網統管”實戰平臺實現再升級,“一網統管”5G智能巡查車也進行了內部車載硬件和后臺算法模型的大規模升級。智能巡查車工程師李祥斌介紹道,“今年徐匯區一小區疑似發生火情,巡查車趕往火情現場后,車上最新配備的無人機將視頻實時傳回指揮大廳,幫助指揮長直觀了解火情情況、指導疏散路線、指揮調動人員現場應急搶險。面對突發事件,現場信息的實時傳輸對于城運中心而言彌足珍貴,而智能巡查車則充當了指揮長的“千里眼”,現場情況凈收眼底,最終將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除了高性能GPU、5G智能芯片、無人機等硬件設備外,智能巡查車還集路面病害識別、店鋪裝修、街面暴露垃圾等19類算法模型于一體,識別準確率在80%以上。車載的智能識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彌補了人工巡查范圍頻率不足的短板,在人工巡查采集的精細化的基礎上提供了機動性的支持,它的出現讓徐匯區的城市問題無處可藏。

  劉九評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將與復旦DMG實驗室開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研究院也將借助復旦DMG實驗室在戰略研究、活動策劃、傳播推廣、決策咨詢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助力研究院快速起步加快成長。

  據悉,上海數字治理研究院的成立是順應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必要之舉,是政產學研結合的有效制度創新模式。通過研究院這個平臺,在政府、企業、學校與科研院所之間開展有效合作,將專業科研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將數字技術和政府治理理念結合起來,在戰略制定層、決策層、執行層和操作層等維度上,著力于理論框架搭建、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功能塑造、生態構建等方面,充分發揮輔助決策、科技創新、科研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功能,切實促進上海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