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16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韓帥)洋山深水港今天上線藍盾安檢健康碼,實現“碼上選船”。船舶健康碼,便利海事機構開展港口國監督檢查(PSC)選船工作,便利航運公司登輪訪船,便利口岸疫情聯防聯控和港口碼頭單位信息掌控,這是洋山港海事局開展疫情下常態化檢查工作開展以來又一創新舉措。
開展PSC檢查是我國海事主管部門行使國家主權,對進入我國水域的外國籍船舶的安全狀態和防污染措施實施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港口國監督面臨巨大困難,檢查數量大幅下降,進入上海港的外輪安全技術狀態不能得到把關和保障,這種情況持續轄區對于上海港的水上安全形勢和海上防污染管理來說都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據了解,為彌補受疫情影響對靠泊上海港國際航行船舶檢查弱化的短板,上海海事局根據相關形勢變化積極優化港口國監督檢查舉措,率先常態化登輪檢查并保持至今,并于3月15日進一步加大檢查力度、擴大適檢船選取范圍,提升PSC檢查頻次,強化船舶安全監管。地處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洋山港是上海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來往都是超大型國際航行集裝箱船舶。為保障船舶安全,洋山港海事局密切跟蹤轄區船舶動態,對滿足疫情防控要求和檢查窗口打開的船舶實施PSC檢查,自3月15日以來累計開展PSC檢查19艘次,與疫情爆發前的PSC檢查量基本持平。
隨著適檢船選取范圍的擴大,每日選船工作難度也進一步增加。如何從眾多的進出港國際航行船舶中精準獲取船舶基本信息、發證情況、船舶歷史航行軌跡、所經疫情國家情況、外國籍船員換班時間及人數、在船船員健康狀態及傷病突發事件、亞太地區港口國監管信息及歷史檢查數據等(俗稱“PSC選船”),兼顧疫情防控和精準監管,是困擾海事檢查人員的一個難題。傳統的“PSC選船”方式需要海事執法人員與代理及在航外國籍船舶的船長通過郵件或衛星電話逐一核對信息,反復確認,一般需要2-3個小時才能完成,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還容易出現漏選、錯選等問題。
為解決這一難題,洋山港海事局藍盾安檢創新工作室積極探索,設計研發“藍盾安檢健康碼”,該健康碼全面融合國際航行船舶歷史航行軌跡,疫情國家情況,船員換班,船員健康狀況及亞太地區備忘錄港口國監督監管數據,運用數據抽取技術和處理技術,對不同格式、源頭的數據進行統一處理和標準化,自動生成“綠”、“黃”、“紅”二維碼,實現一船一碼,并能自動識別讀取相關數據,供PSC檢查參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據悉,通過使用藍盾安檢健康碼,實現“碼上選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為港口國監督前置管理奠定了監管基礎,也是全國海事PSC智能化防疫監管首創,同時為港航企業、海關、邊檢引航及相關作業單位共享使用,為口岸單位的聯合監管提供了極大便利。
“有了藍盾安檢健康碼,我們就能提前預知船舶是否會接受PSC檢查,進而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證書文書資料,可以節約大量時間成本,也有利于船舶安全和船員休息。”上海上港聯合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如是說。地處新片區,洋山港海事局用創新引領海事發展。據了解,每年進出洋山港的國際航行船舶約7800多艘次,海事、港航企業、海關、邊檢引航及相關作業單位都需要和代理及船方重復確認,而通過使用藍盾安檢健康碼,每艘船舶節省的人力耗費按工時算就有2000余元,同時,通過強化防疫+監管,兩手抓兩手硬,有力地減少因船舶故障等原因帶來的港口擁堵的隱患,更是全方位保障了洋山港區的正常運轉,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可釋放產能幾百萬元,有力地助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