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12日消息(記者周洪 通訊員蔣駿 肖鑫)“陳主任,告訴你個好消息,我現在頭不疼了,降壓藥減量了,心臟也比原來舒服多了,真的太感謝你了!”4月10日,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門診室里,75歲的沈阿婆欣喜地向該科主任陳輝講述自己出院后的身體變化。

  據悉,6年前,沈阿婆不幸罹患帶狀皰疹,而且是生在對疼痛很敏感的左側頭部。自發出皰疹的時候起,疼痛就一直纏繞著沈阿婆,成了她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因為疼痛,沈阿婆常常睡不好,甚至整夜失眠,白天自然也就昏昏沉沉、無精打采。沒過多久,原本正常的血壓也逐漸開始升高,心臟也出現心慌、胸悶等癥狀,嚴重的時候還有頭暈,記憶力也大不如前。

  沈阿婆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老伴陪著她四處求醫,藥也越吃越多,從抗病毒藥、神經營養藥、止痛藥到降壓藥、心臟保護藥、頭暈藥,再加上因為糖尿病而一直吃的降糖藥。即便如此,沈阿婆身體狀態還是每況愈下。有一天,她突然感到胸口非常不舒服,趕到急診室一檢查,心臟出了問題,需要安置心臟起搏器。家人一商量,就選擇安裝最先進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

  沈阿婆心臟的問題暫時穩定了,但頭部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依舊還在。漸漸地,沈阿婆和家人都失去了治療信心。

  前不久,沈阿婆老伴聽說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疼痛科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有辦法。兩位老人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掛了陳輝主任專家門診。

  陳輝耐心地聽完阿婆講述6年的治療經過,又詢問了幾個疼痛發作時的細節問題,還仔細地做了局部體格檢查。

  陳輝說:“阿婆當初的帶狀皰疹生在了頭部,加上自身有糖尿病,導致疼痛遷延不愈,也就是形成后遺神經痛。這在當今,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醫學難題,目前尚沒有特效藥物或治療方法。但我們科經過深入研究這種疼痛發現,幾乎每位患者的疼痛都存在兩種成分,一種是神經被破壞后的自發性神經痛,另一種是神經受到粘連、卡壓而產生的誘發性神經痛。前者由于神經細胞已經‘死亡’或發生了很大變化,病情幾乎是不可逆的;但后者可以經過極微創的神經松解手術,‘解放’受壓迫的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從而明顯改善疼痛癥狀。因此,并不是每個患者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都是不可戰勝的,在‘破除壓迫、解放神經’理念指引下,我科就治好了不少后遺痛很多年的患者。”

  沈阿婆疼痛的來源,大部分是由于神經受壓因素所引起,可以通過神經松解手術而獲益。但她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內還植入起搏器,治療風險確實比普通人要大。

      后來,陳輝醫療團隊運用雙極射頻技術為沈阿婆做了神經松解手術,不到半小時,手術圓滿完成。接著,沈阿婆按照疼痛專科護士宣教指導認真地進行術后康復訓練,術后第二天就感覺疼痛明顯減輕。術后第三天,讓沈阿婆高興的是,頭上沒有了疼痛,晚上不用吃安眠藥也能睡著了,血壓也更穩定,心臟也更舒服了。

  陳輝介紹說,在臨床上,因為持續、劇烈的疼痛而導致患者出現高血壓、高血糖、心律不齊、失眠健忘、脾氣暴躁甚至焦慮抑郁的患者非常之多,嚴重影響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質量。沈阿婆就是因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而繼發出現了高血壓、失眠、心臟不適等癥狀,在明顯控制疼痛之后,這些癥狀都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對待疼痛“忍一忍、熬一熬,拖到最后再去看”的想法是不科學、不正確的,因為在這種忍熬的過程中,還可能誘發身體多系統多器官的病變,對健康的傷害無疑也會成倍增加。與治療其他疾病一樣,對疼痛也要做到“早重視、早診斷、早治療”。

      近年來,我國的疼痛學理論和技術發展迅速。最初用于實體腫瘤治療的射頻技術,也在疼痛治療中大顯身手,成為目前國內疼痛治療方法的主流。治療過程通常是:借助超聲或CT、X線等影像引導,將射頻針精準穿刺到病變部位,連接電極和導線后對病變部位實施“射頻電療”,利用熱效應和電磁場效應將病變組織滅活(又稱“射頻消融”),以達到治痛的目的。由于治療過程中體內有電流通過,所以常規射頻對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存在損壞起搏器、誘發心律失常等風險。沈阿婆治療中應用的雙極射頻技術,可以把電流限定在治療區域之內,不會干擾心臟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對患者起到很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