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5月2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今天凌晨,歷時7個多月緊張施工,上海昆陽路越江大橋成功“牽手”浦江兩岸,標志著黃浦江上第13座大橋實現全橋貫通。

上海昆陽路越江大橋主橋今天順利合龍(央廣網發 王雨青攝)

  昆陽路越江大橋又稱閔浦三橋,工程全長約3.49公里,上層供機動車輛通行,建設規模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千米/小時;下層供人非通行,行人和非機動車可通過兩岸垂直電梯到達主橋的下層橋面,從而實現過江。建成后,附近居民往來閔行、奉賢,將由原來的約40分鐘縮短至約5分鐘。

  連續觀測72小時,找準合龍最佳姿態

  大橋主橋橋墩立于黃浦江中,在視覺上將水面“切”成兩截。主梁共61個節段,分三個施工階段進行架設,其中,懸臂吊裝施工階段,采用一邊拼裝梁段,一邊安裝斜拉索的方式,使橋面南北對稱逐段向兩岸延伸,直至與南北兩岸跨處分別“牽手”,實現大橋合龍。

上海昆陽路越江大橋主橋今天順利合龍(央廣網發 王雨青攝)

  由于鋼結構對溫度的敏感性,大橋合龍段的梁長需根據合龍時溫度進行確定。為此,建設者每隔2小時對鄰近合龍段的3個已完成梁段的標高、合龍口全斷面長度及鋼箱內外溫度進行全面觀測,找出主梁溫度的變化規律。經過72小時的連續觀測,建設者在對比該區域近五年氣象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合龍過程理論數據與現場實測數據展開分析,推算出合龍當天的主梁姿態,確定合龍段的低溫安裝時機和配切量,確保了高精度拼接合龍的最終實現。

  最年輕跨黃浦江大橋,刷新浦江新紀錄

  昆陽路越江大橋是黃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橋,此前還有12座越江“元老”: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盧浦大橋、徐浦大橋、奉浦大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松浦大橋、松浦二橋、松浦三橋、金山鐵路特大橋、辰塔公路橫潦涇大橋,這些跨黃浦江大橋留下了諸多世界紀錄。作為其中最年輕的一員,昆陽路越江大橋也創造和刷新著屬于自己的新紀錄:

  浦江上“扎根”最深的大橋。由于現在的建設標準較過去有所提高,昆陽路越江大橋樁基極深,主橋基礎采用直徑1.5米的大口徑鋼管樁,在黃浦江越江工程中尚屬首次。每根鋼管樁長度達70米,豎起時相當于25層樓的高度,重量達60噸。70根70米長的主墩鋼管樁沉樁時總錘擊數高達35萬次,為大橋“扎根”黃浦江打下堅實基礎,創造了上海市內河航道橋梁樁基深度和難度的新紀錄。

  引橋全預制裝配式越江大橋。和很多“元老”不同,昆陽路越江大橋引橋部分采用了橋梁預制裝配技術進行建造,跨江大橋引橋采用全預制拼裝技術在國內尚屬首例。大橋各類構件先在工廠內進行預制,運至現場后再行拼裝,有效減少了現場支架現澆的工作量,大大縮短了施工作業時間,保障了工程質量。大橋在引橋建設中,使用了高達23.15米的雙根雙節立柱,創造了目前上海預制拼裝立柱的最高紀錄。

  錯層布置實現“人非機”共走廊。昆陽路越江大橋是一座能“走”的大橋。考慮到主橋橋面較高,為減小人非上橋高度,主橋的整體式箱型主梁采用了獨特的“錯層布置”設計。上層供機動車輛通行,建設規模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千米/小時;下層供人非通行,行人和非機動車可通過兩岸垂直電梯到達主橋的下層橋面,從而實現過江。

  據悉,大橋主橋貫通后,還將對全橋索力進行調整,并完成橋面及附屬設施施工,整座大橋計劃于2020年內基本建成。建成后的昆陽路越江大橋將有效連接閔行、奉賢兩區,為該區域上下游 11公里范圍內市民越江出行打通要道,成為繼奉浦大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虹梅南路隧道后,奉賢地區市民穿越黃浦江進入市區的第五條通道。附近居民往來閔行、奉賢兩區,將由原來的必須繞行耗時約40分鐘縮短至約5分鐘。

  市交通委表示,將結合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形勢,繼續筑牢疫情防控網,全力以“復”抓生產,安全、優質、高效地推進昆陽路越江大橋建設,確保年內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