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消息 上海將在現有高架高峰限行政策基礎上,視道路交通運行狀況,進一步深化研究調整限行時段和范圍。同時,建立市區號牌小客車新增額度發放規模與交通擁堵指數(道路交通運行情況)、交通環境的聯動機制,動態調整額度發放規模;適時調整取得額度所需的條件,從源頭上實現小客車的總量調控。
日前,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在答復市政協委員呂慧瑜于今年上海兩會期間提交的《關于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提高交通運行效率的建議》的提案時透露了上述內容,并明確上海將堅持并完善車輛擁有控制政策,加大小客車使用管理的政策管控力度。此外,還將通過停車資源供應、停車價格政策等措施,調控小客車使用。
委員:建議控制私家車使用頻率
呂慧瑜委員在提案中指出,目前,上海的交通體系卻存在著交通需求與交通供給之間失衡、交通結構的合理性不足等問題。“目前,大部分郊區新城到中心城區的公共交通往返時間在4小時至7.5小時不等,難以形成效率便捷的大規模輸送,對新城的產城融合、中心城區部分服務業企業向郊區疏散轉移等,均產生了不利影響。”呂委員稱。
為此,她建議,上海應進一步完善“末端交通”。完善道路網絡功能的過程中,需要把公交優先、慢行改善作為根本原則來重新分配道路空間資源,加強公共交通及公共開發空間周邊步行、非機動車通道及停車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間。
同時,加強私家車管理,鼓勵使用公共交通。“目前,上海通過車牌拍賣價格和數量對私家車進行數量控制,但對私家車使用頻率上限制不足,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對機動車輛進行管理和增長控制。”她建議,在私家車購買階段,憑停車位證明方能購買車輛,將機動車總量與停車位供給聯動。同時增加交通樞紐周圍的停車設施,鼓勵終端停車,控制過程停車,將私家車的持有量和使用強度控制在較低水平。
交通委:將逐步完善自行車道網絡
上海市交通委在答復中透露,慢行交通方面,上海將加強公共交通及公共開發空間周邊步行、非機動車通道及停車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間;在居住、商業、商務、文化和創意產業集聚的區域,逐步打造具有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設施品質的慢行交通系統。
“我委從2016年開始便會同上海市交警總隊組織相關研究單位開展了慢行系統課題研究工作,以保障人非通行空間和提升人非設施品質為核心目標,重點加強與公共交通設施的無縫銜接。”市交通委稱,同時,還制定了一系列工程性和管理性措施,逐步完善自行車道網絡,為市民騎行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
在停車管理方面,上海將實施差別化停車管理,加強停車規劃調控和設施建設。將停車管理作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適度滿足基本停車,從嚴控制出行停車,形成以“配建為主、公共為輔、道路為補”的停車泊位供給結構,重點支持停車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區、醫院、學校等及周邊公共停車設施、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軌道交通外圍站點(P+R)等公共停車設施建設。
此外,還將修訂完善本市公共停車設施收費管理規定,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進一步發揮價格杠桿對供需的調節作用,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繼續加強道路停車管理,嚴格控制中心城擁堵區域道路停車場設置范圍和規模。鼓勵資源挖潛與共享,改進醫院、學校、大型活動等臨時停車管理。利用小區內部可用空間進行挖潛與改造,對有需求且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住宅小區錯時利用周邊停車資源。
編輯:
林馥榆
關鍵詞:
上海;交通;自行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