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臺開發階段,城管部門、單車企業等相關方對問題進行了充分調研,“大家都把各自痛點擺出來、談清楚,最后由技術人員進行轉化”

隨著共享單車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管理難題也隨之而來。在浦東新區濰坊新村街道,共享單車的不規范停放、車輛潮汐式淤積等帶來的交通問題,幾乎已經成了一個治理頑疾。

濰坊新村街道轄區位于陸家嘴金融城核心區,周邊日常活躍的白領約10萬人。尤其在軌道交通四線換乘的世紀大道地鐵站,每日客流超過50萬人次。共享單車的高需求量和狹窄的市政道路形成一對天然矛盾。

今年8月,街道正式推出了醞釀已久的共享單車治理平臺。經過兩個月試用,原先典型的擁堵路段錢家巷路、源深路等,交通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更可喜的是,記者發現,過去長期存在于共享單車行業中的各類責任主體責權不明、推諉扯皮等現象,都可以通過這套系統捋順流程。共享單車治理平臺加強了各方協作,提升了治理效率,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派單接單轉單環環相扣

上海新電佳能源綜合服務有限公司保安主管張建松在電力大廈上班。大廈門口路幅窄,幾十輛共享單車一停,人立馬就走不過去了。“以前我們就組織保安來整理一下,如果車輛停放量太大,就加上幾個共享單車公司運維人員的微信,喊他們來清理一下。”

私下溝通有一定效果,但效率不高。共享單車治理平臺上線之后,在“發現問題”環節,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問題上報。上報人只要打開小程序,就可以自動獲取實時定位,點擊拍照功能并確認提交,上報單車淤積的位置和照片。

一旦完成問題上報,后臺的城管工作人員就可以對數據分析、視頻分析和人工上報的線索開展甄別研判。確認無誤后,派工單給對應的單車企業處置。

接到派單的,是各個單車企業的運維人員。后臺會推送給對方查看,并同步開始5分鐘倒計時。運維人員需要在這段時間里,迅速完成查看淤積點位位置和照片,查收《清理通知》,點擊確認接單。

確認接單后,小程序即開始60分鐘倒計時。運維人員可通過小程序喚起導航功能迅速抵達現場,開展清淤工作。清淤結束后,點擊小程序拍攝照片并提交,完成工單。

如果5分鐘內單車企業沒有接單,或者60分鐘內未完成處置以及清運不徹底的,都會顯示審核不通過,工單將自動流轉至第三方處置。街道聘請的第三方機構需要托底完成此次清運,確保每一個上報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由于整套系統中還運用了數據分析、視頻分析手法,一些人工未能上報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機器自主發現,不論是城管,還是單車企業,對轄區范圍內共享單車的動態情況掌握都更加全面了。

企業自行整改率增至九成

濰坊新村街道的共享單車治理問題突出,背后有多重原因。

記者發現,當地商務樓宇多、社區多,每天8時至10時,商務樓宇周邊共享單車淤積明顯;17時至20時,地鐵站周邊淤積明顯;夜間10時至次日1時,社區周邊淤積明顯。共享單車的淤積呈現潮汐式規律。同時,各家共享單車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會投放盡可能多的單車。車多、員工少,各家企業又普遍存在運維能力和經營規模不匹配的現象。很多時候企業運維人員隨意投放,加重了這種潮汐現象。共享單車治理平臺的推出,首先把各方關系捋順了。智能系統作為“裁判”,通過現場實時上報的問題派發任務,每家單車企業都能準確知道問題的發生地,從而有的放矢投入運維力量。

美團單車上海營運總經理韓沛辰介紹,過去公司在濰坊新村街道有4臺運維車輛。新的平臺啟用后,公司得以確切掌握轄區內實時的單車淤積情況,遂根據工作量將運維車輛增加到6輛,專業運維人員增加到5名,“盡管投入的力量更大了,但工作量得到了量化,管理效果更好。”

最讓美團單車高級政府事務經理吳凡感到受用的,是平臺厘清了責權關系。“城管部門是有權對不及時清運的企業實施行政處罰的,但以前各家企業很難劃清責任,好生差生一起挨板子。”

現在有了治理平臺,情況不一樣了。濰坊新村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顏凱介紹,最近一個半月時間里,平臺一共向單車企業派單3429起,其中3090起都是各個單車企業自行完成整改的。美團、青桔、哈啰3家企業平均自行完成整改率迅速從7月的72.5%提升至9月(截至9月15日)的91.7%。

“目前,街面單車占道淤積現象顯著減少,基本杜絕了單車極度擁堵情況。在市民服務熱線平臺上,該區域由共享單車導致的投訴量相比往年同期降低了70%,轄區單車總量也從過去日均1.1萬輛降至日均7000輛。”顏凱說。

讓多元共治更具可操作性

記者了解到,這個平臺能夠發揮實效,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協同。美團、哈啰和青桔將各自在濰坊新村街道轄區內全量單車實時定位信息和訂單信息共享給當地的城管中隊,平臺才得以準確動態掌握單車總量、分布密度等情況。

同時,上報人員隊伍在平臺上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交警、派出所、商圈樓宇物業、居委會、申通地鐵和個別沿街商戶等,他們或有交通秩序管理職責,或本就是單車占道淤積的受害者,請他們上報單車淤積情況,積極性很高。這讓整個機制更具可操作性、可持續性。

顏凱說,在平臺開發階段,城管部門、單車企業等相關方對問題進行了充分調研,“大家都把各自痛點擺出來、談清楚,最后由技術人員進行轉化。”

上海金陵電子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技術開發方,至今仍在幫助平臺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優化。副總經理包亦成介紹,整個項目的軟件搭建共計花費約160萬元。后續運營中,每年的費用不會超過前期投資的10%。

浦東新區城管部門表示,這套系統有望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推廣,讓更多街鎮受益。(記者 杜晨薇)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