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5日晚,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在法國里昂閉幕,這項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被譽為世界技能的“奧林匹克”,那么在技能的賽場上,到底比些什么?從老百姓熟悉的時裝、烘焙、貼瓷磚,到不太熟悉的機電一體化、工業4.0等,都是比拼項目。全世界技能人才,有了一個同臺競技、交流切磋的契機,中國代表團自然不甘示弱,不僅參加了全部項目,還位居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首位。本周,參賽選手們已經帶著榮譽回國,他們作為技能領域的冠軍,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激勵?又會給將來的技能人才培養,帶來哪些幫助?
在法國里昂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68名參賽選手參加全部59個項目的角逐。眾多比賽中,時裝技術項目十分吸睛,通過一塊塊面料,經過選手們的設計、打版、制作等工序,變成一款款精美的上衣、半身裙。
本屆時裝技術項目比賽共分四個模塊,選手需在規定時間內立裁出與圖樣一致的衣服。而后制作服裝工業樣板并排料固定。繪制“高級定制”和“快時尚”各三件服裝設計圖。且制作一件“高級定制”上衣和裙子。
來自廣東的周芹妃,歷時4天,通過四個項目綜合成績,總分第一,最終擊敗了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獲得金牌。奪得這個冠軍不容易,需要懂設計、懂打板、懂剪裁,方方面面的全能選手才能奪冠。00后的她,五年前還是一家服裝廠的實習生,中專畢業后,原本以為自己的專業足以應對職場,現實卻是處處碰壁。于是她開始審視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認識到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繼續學習提升,重回學校學習。
為了增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經歷,2021年周芹妃去到廣州的一家服裝企業學習,并在公司擔任設計助理一職。由于周芹妃出色的專業能力,老板決定破例讓周芹妃提前轉正為公司的服裝設計師。同時,回到母校代表學校去參加第二屆廣東省職業技能大賽。加入學校的世賽集訓期間,她每天訓練超過12小時。
即使有著充分的訓練,和工作的經驗,但是對于周芹妃來說,這次比賽的難度以及賽場上種種的遭遇,讓已經獲得了金牌的她,也無法完全放松下來,回到國內休息兩天后,本周四來到學校進行復盤。
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隊選手 周芹妃:半身裙制版跟排料,相對于以往我的訓練來說,它的片數太多了,我們現場有一半以上的人沒做完,也有很多選手因為太難了,感覺自己做不完,心理壓力太大了,現場哭了的。
本次大賽的考核內容有所變化,不再僅限于創新設計、制版和工藝技術。模塊二僅提供裙子原型,且制作時間比往年縮短了30分鐘。與往屆不同,本屆比賽未指定具體主題,也未提供特定的面料和輔料,而是要求選手根據“高級定制”主題制作一套上衣和裙子。面料信息僅限于方向,質感和料性未知,所有面料均為神秘材料。
對于此次比賽中,周芹妃覺得相比較于獲得金牌讓她感到興奮外,更讓她興奮的是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選手所展現出來的技藝。
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隊選手 周芹妃:我覺得這一次比賽的收獲很多,可以說真的是百花齊放。不同文化的差異,就會導致每一個國家選手做出來的風格也是不一樣的,我認為這很有意義,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然后去創新。
回顧中國代表團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歷程,就會發現在不少項目上都蟬聯過冠軍,甚至有的實現了“四連冠”“五連冠”,成績很亮眼,這是多年來重視技能大賽的一個結果。但賽場上用來比拼的技能,能不能走進生活中、工廠里,真正去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同樣值得關注。長期以來,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依然是社會痛點,好在我們發現,曾經的世界技能大賽冠軍,已經在用行動做出改變,這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七年前,梁嘉偉獲得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布線項目的金牌,這是一個利用以太網技術、局域網技術和辦公室、家庭網絡技術進行綜合布線的競賽項目,也是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容易上手、但從業人員難以精通的項目。雖然獲得金牌,但梁嘉偉發現,參加該項目的國外選手本職就是通信線路的安裝調試,而他為了競賽才特意學習了這方面的知識。
中山市技師學院教師 高級技師 梁嘉偉:現在大家都說可以停水,可以停電,不能停網。有70%的網絡故障都是源于當時布線沒有布好。我比賽完之后,而且在國外也經過一些考察,我發現我們國家在信息布線領域人才特別少,懂得標準的人才就更少。
攜金牌回到中山,梁嘉偉選擇任教于母校,不僅要把該領域國際化技能標準融入課堂,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他還承擔著鄉村振興事業中的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三線整治工作,把學習和競賽成績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成果。
好的布線方式,不僅能為后續增容留出富裕空間,還能獲得更好的安全保障、網絡穩定性與高速度,賽場上的歷練和觀察,讓梁嘉偉意識到國內一些地方的線纜亟待優化和升級,這樣的工作有時需要在斷網后進行,如果涉及離不開網絡的醫院等單位和企業,優化和升級的難度就會變得極高。未來,這需要更多掌握新知識的高技能人才,能為單位和企業提前進行線纜設計和布局,減少后期維護的成本和風險。
梁嘉偉等教師正努力踐行的教育理念,切中了技能型人才的現狀。五月中旬,人社部刊發的一篇文章指出,我國雖然擁有數量非常可觀的勞動力,但作為需求大戶的各類企業卻常常“抱著水缸喊渴”,初級工多高級工少,單一型技工多、復合型技工少,技能人才短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亟待破解,并且他們的待遇不高,獲得感不強,“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觀念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高職(專科)招生比上年增長2.99%,低于研究生的4.76%。
深圳技師學院黨委書記 羅德超:技工院校實際上就一個生源的問題,比方說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就讀機會,相比而言,可能技工院校的生源會有所下降。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2億人,占就業人員的26%,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占技能勞動者的30%,這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而在羅德超眼里,也不乏技能人才的星星之火。有一個喜歡玩游戲的學生學習了游戲制作,一個愛鉆研信息技術的便學習了云計算,并最終在各自領域,為中國取得世界技能大賽的金牌。他強調,他們這樣的冠軍回國后具有引領示范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和帶動更多青年,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持續動能。
本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還收獲了一項重量級獎項,兩個來自上海的00后小伙,在工業4.0項目上,奪得了阿爾伯特·維達獎,這個以世界技能組織創始人名字命名的獎項,是用來獎勵每屆大賽上全部項目最高分的選手,可謂“冠軍中的冠軍”。工業4.0項目,是中國首次參賽,但卻打敗了德國、瑞士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這意味著什么?
一條自動化運轉的生產線,能夠快速地生產出標準品,但是,當客戶對產品提出了個性化的需求時,曾經生產標準品的產線,該如何快速應對?這既是工業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本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工業4.0項目選手盧俊威和謝輝鉉比拼的焦點。
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 工業4.0項目中國參賽選手 謝輝鉉:工業4.0是一個雙人項目,我們兩個人和別的選手不太一樣,可能會互相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多去溝通。
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 工業4.0項目中國參賽選手 盧俊威:我是做一些設備的維護更新,他是做一些互聯網的技術相關的。
一個人要讓生產線轉起來,一個人要讓生產線智能化。在比賽中,他們發現技能大賽絕不只是一場表演,而是要去解決實際生產中面臨的難題。
首次參賽的兩位選手,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賽前一年,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訓練,好在教練袁海嶸提供了較大支持,袁海嶸既是兩位冠軍的指導教練,還是一家智能制造企業里的高級工程師。
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 工業4.0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 袁海嶸:我一直是從事技術工作,一直都沒有換賽道。我們在這個項目備賽中,或者企業實際生產當中,我們都是不斷碰到問題,去解決問題。
將企業實操經驗運用到備賽中,不僅讓首次參賽的選手一舉奪冠,還獲得了本屆大賽上頗具分量的“阿爾伯特·維達獎”。但帶著榮譽從法國回來的袁海嶸意識到,我們不應止步于培養技能冠軍,更要讓企業有一批服務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能人才。
世界技能大賽,既展示了人類技能和產業的進步趨勢,也反映著不同國家的技術實力。自從1950年首屆世界技能大賽在西班牙舉辦以來,每兩年一屆的大賽,大多由歐美國家舉辦,中國從2011年參賽后,重視度和成績都在提升,袁海嶸認為,這也說明了我們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提升。
兩年之后,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中國上海舉辦,這將是我國第一次舉辦該賽事,為了辦好下一屆大賽,上海派出了一批籌辦人員到里昂考察學習。從參賽到辦賽,兩年之后,上海不滿足于辦一個只有行業內部才關注的世界技能大賽,而是希望透過大賽,帶動全社會對技能的尊重與熱愛。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楊佳瑛: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我們不僅是為了獲獎,更重要的是培養一批高技能的人才隊伍,所以我們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就注重把世界技能大賽的培養基地和我們的職業院校的建設,和我們的工廠體系相融合。
世界技能大賽,既是世界技能高手同臺切磋的舞臺,也反映著人類技能的進步趨勢。中國從2011年首次參賽,到現在已經位居金牌榜首位,進步著實不小,但只看到賽場上的金牌,恐怕還遠遠不夠。如何借助大賽,激勵全社會進一步重視技能人才?如何讓技能人才,真正在一線崗位上發光發熱?這或許才是我們關注技能大賽的意義。兩年之后,下一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家門口上海舉辦,我們除了期待到時候多一些金牌,更期待能多一些服務產業和社會的一線技能人才。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