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分,天高氣爽。22日,上海世紀公園的銀杏大道異常熱鬧。“這個螃蟹怎么是白殼的,還是第一次看到”“葡萄一顆顆長得跟愛心一樣,怎么賣啊”“上海也種火龍果嗎,稀奇”……現場十幾個攤位依次排開,來自9個涉農區的多家“三農”企業、高校等,集中展示和推介銷售地產農產品,吸引眾多市民好奇駐足。

9月22日是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海主會場豐收慶典活動首次走進市區,讓城鄉居民更加便捷地關注、參與豐收節。在現場,既有硬核的農業科技,也有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線路,以及出村進城的眾多農產品,共同展現出城鄉融合發展新成果、新圖景。

育種成果走向全國

種源是農業的“芯片”。上海是全國稻米消費高地,水稻基礎研究和育種技術也走在前列,上海率先完成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的測序與解析,在水稻雜種優勢解析、功能基因挖掘,以及以導航育種為代表的育種技術也有長足發展,有效助力全球育種進步。

在活動現場,申優28、嘉禾優175等優質水稻品種發布,是本次豐收節的重頭戲。“申優28是上海第一個國審雜交粳稻品種,具有稻米品質優、高產穩產、抗稻瘟病等特性。”上海市農科院作物所所長、上海市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曹黎明告訴記者,經農業農村部專家組織實割測產驗收,申優28平均畝產868.7公斤,是上海地區單季晚稻產量最高紀錄保持者。

申優28高產示范點。

“種子物美價廉,也是它受到市場認可的原因之一。”在種子工程技術上,科研人員建立起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解決了親本質量差、制種效率低、產量低和效益低的重大難題。“我們在制種的各個環節配置農機,全機械化率達到90%,節省了一半的勞動成本。種子價格低了,農戶愿意種,種子公司也有動力推廣銷售。”

2023年,雜交粳稻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入選全國農業主推技術,是上海粳稻研究第一項列入全國農業的主推技術。2024年4月農業農村部確認申優28為超級稻,它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粳型雜交的超級稻品種,推廣面積已超過30萬畝。隨著制種面積擴大,預計明年可能突破40萬畝甚至更高。

“上海擁有全世界領先的水稻相關科技研究,也有強大的金融資源支持,為了利用好這些資源服務育種和農業生產,我們決定將公司落地于此,事實證明這一決策非常正確。”中科荃銀總經理方玉表示,過去我國在雜交水稻領域的研發主要方向為高產或超高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國際種業競爭的加劇,高產與優質同步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考量。

嘉禾優175是在國家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平臺上,由中科荃銀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市農業科學院,利用秈粳交和基因組學等技術聯合選育而來。

在保持秈粳交品種超高產優勢的同時,米質達到部標二級米的標準,更獲得了第五屆全國優質稻食味值品鑒金獎。目前,它已在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等地進行多點示范,為大面積推廣做好準備。

嘉禾優175正進行多點示范,為大面積推廣做好準備。

方玉介紹,相較于以往的秈稻與秈稻、粳稻與粳稻的雜交,將遺傳距離較遠的秈稻與粳稻進行雜交挑戰更大。隨著雜交水稻研究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基因組學的不斷發展,國內逐步具備實施此類復雜育種項目的能力。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上海師范大學等科研團隊,成功解析了整個水稻基因組,整合過去30年來全球水稻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建成了水稻數量性狀基因關鍵變異圖譜,以及對應的種質資源庫。同時,他們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構建了一套智能化的水稻育種導航程序和基因組選擇模型,縮短雜交育種周期,顯著提升了育種效率和準確性。

“通過應用該技術,科研團隊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實現了全國最大面積種植秈稻品種黃華占的多項關鍵改良,而在常規育種路徑下,需要8到10年的時間。”據了解,目前利用該成果選育的雜交稻科優導航1號已進入國家品種審定生產試驗階段,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內得到大面積推廣。

農旅融合再上新

當前,上海正進一步促進商旅文體展聯動,吸引擴大消費。今年豐收節聚焦中秋、國慶“雙節”消費旺季,開展融合線上線下、貫通多元場景的促消費活動,讓更多優質的農產品出村進城,走上市民餐桌。

主會場廣場邊的銀杏大道設立了豐收市集,來自9個涉農區的多家“三農”企業、高校等主體參與,集中展示和推介銷售上海優質地產農產品、鄉土特色食品,現場人氣十足。

“我們這次帶來的是稻鱉共生立體種養的生態大米和甲魚。”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橫沙新洲)展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已打造出上海面積最大的稻鱉共生立體種養基地,總量超過9000畝。

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橫沙新洲)帶來稻鱉共生立體種養的生態大米和甲魚。

就在9月23日,園區萬畝生態和有機水稻將開鐮,收割以后進行晾曬、烘干和篩選,并采用國際先進加工設備,全自動化精控技術加工成優質大米。“我們將同步開展線上線下銷售活動,今年除生產松早香國慶稻、南粳9108生態稻米以外,還將主推有機大米和南粳46生態大米。”

在上海海洋大學展位上,白殼的大閘蟹——“白玉蟹”引得不少市民稱奇。2016年,吳旭干教授團隊在上海崇明和江蘇興化首次發現了白殼扣蟹,經過篩選親本蟹、構建育種基礎群體等連續四代選育,形成穩定的品種,目前已有500畝的養殖面積。

白殼的大閘蟹——“白玉蟹”引得不少市民稱奇。

“和普通螃蟹相比,它的肉質偏甜。我們投喂了精心研制的飼料,蟹黃蝦青素含量更高,而且煮好之后,它的外殼還是純白色。”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團隊將通過基因組選育技術,加快育種研究的步伐,選育出體型更大的白玉蟹,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這口鮮味。

除了農產品展示推介,2024上海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線路也在今天同步推出。基于地域文化及產業特色,各線路串聯起當地自然風光、歷史人文和現代農業產業,讓游客來到鄉村、體驗鄉村。

“我們基于各區農旅特色,對精品旅游線路進行了主題劃分,包括生態鄉村、樂動鄉村、藝術鄉村、稻米探索,以及尋鄉美食之旅五大類。”上海市鄉村產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玲以美食之旅為例,作為市級線路,它跨涉上海多個區,涵蓋嘉定愚農莊園、嘉定瀝江生態園、青浦花田里、青浦聯怡枇杷樂園、松江云間客棧、松江八十八畝田等點位,向市民推介地道本幫、舌尖美味。

據了解,豐收市集每日活動時間為9時至17時,至9月30日結束。

編輯:唐奇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