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泰安3月31日消息(記者程立龍 見習記者劉佳音)3月30日是由聯合國大會設立的“國際無廢日”,旨在促進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推動社會向循環經濟轉型。在2025年“國際無廢日”當天,記者跟隨“小山小水”(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吉祥物)一起來到山東泰安參加志愿服務行動,本次活動以“美麗山東 無廢同行”為主題,推動社會各界共建“無廢城市”。

現場展示的環保制品(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佳音 攝)

據了解,全球每年產生超20億噸垃圾,嚴重污染土壤、海洋與空氣,威脅生態與人類健康。活動現場播放了山東省“無廢城市”建設進展成效宣傳片,匯報了“美麗山東 無廢同行”志愿服務開展情況,為“美麗山東 無廢‘童’行”十佳短視頻獲獎選手進行頒獎。山東省政協委員、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與來自泰安市開元中學的同學們開啟了一場創意“無廢課堂”,并與環保小衛士們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無廢城市”建設。何超欣說:“我希望通過舞臺劇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無廢’的重要性,呼吁每個人都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將廢棄物品‘變廢為寶’,共享‘無廢生活’。”

何超欣與同學們的“無廢課堂”(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佳音 攝)

此外,記者還跟隨志愿服務隊一同參與了“美麗山東 無廢同行”志愿服務“五進”活動。通過“變廢為寶”創意展覽、“無廢”宣講活動,向市民普及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知識,呼吁市民朋友踐行“無廢”理念,支持“無廢城市”建設。

志愿隊正為社區居民進行“無廢”宣講(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編輯:李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