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看食物配料表嗎?你懂得用不同的大米分別來煮粥、白米飯和煲仔飯嗎?你知道如何吃得健康營養又花樣翻新嗎?日前在長沙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吃好”的定義越來越清晰

如果說從“吃飽”到“吃好”是人們在農產品消費上的一次升級,那么,如何“吃好”就是一門學問。記者在農博會的眾多展位里發現,人們對于“吃好”的定義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我們的‘團長’在正式上崗之前,都會進行培訓,充分了解每一種在售商品的配料表。”“多米臻選”是一家來自武漢的電商,目前共有“團長”數千人,客戶300多萬人。采購負責人廖濤告訴記者,絕大多數消費者在第一次購買某種新品時,總會詢問產品的配料表。“枸杞原漿”“直鏈淀粉含量”“GI值”這些看起來十分專業的詞匯早已頻繁出現在消費者口中。

“我在這次農博會選中的幾款新品,回去之后都要進行視頻拍攝,文案撰寫,來專門介紹它們的配料表和最健康的食用方法。”廖濤說。

在湖南弘康生態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市民正在爭相品嘗工作人員用清水烹飪的豬肉,旁邊的展柜上,擺放著紅糖、陳皮、桑葉等十多種飼料。公司董事長夏春霞告訴記者,因為對抗生素的擔心,生豬的喂養方式是現在很多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的指導下,他們研發了不含任何硫酸類和鹽酸類物質的飼料,這樣的喂養方式讓公司每年的豬肉銷售額超過4000萬元。

10月29日,在農博會期間舉行的湖南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產銷對接會上,現場簽約1596萬元,意向合作金額5570萬元。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目前湖南省共擁有全國綠色食品示范基地118個,綠色、有機和地標農產品總數達3953個,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綠色食品3544個,比2019年增長81.7%,有機農產品總數281個,獲地理標志農產品128個。

“消費者對‘吃好’的要求越來越高,也促進了我國農產品綠色加工產業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在農產品綠色加工領域有42%的技術實現了并跑甚至領跑。”中國工程院院士單楊表示。

口味的變化越來越多元

“給我來一份蒜蓉的。”“給我來一份麻辣的。”在農博會湖南南縣小龍蝦的展位前,市民們紛紛向在現場烹飪的工作人員提出自己的要求,記者的采訪也因此中斷了好幾次。

“我們每年會派出專門的‘口味團隊’到全國各地去調研,夜市、超市、餐館都是我們的調研點。”南縣順祥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湯洋向記者介紹,不管是江浙滬地區、北方地區還是東南沿海,各地消費者對小龍蝦的口味每年都有細微變化。為此,除了蒜蓉、麻辣,他們還研發了清水、油爆、冰鎮等十多種口味的小龍蝦,其中僅一款鮮香小龍蝦,今年前9月在某大型超市的銷量就超過了3億元。

蛋卷、午餐肉、啤酒、香腸……在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擺滿了20多種以青稞為原料或添加物的產品。負責人曹昆侖介紹,藏區以外的消費者對青稞都有一種好奇心,并且接受度都非常高。幾年前,這家公司還只是國內某大型連鎖超市的原料供應商,當發現青稞系列的產品十分暢銷后,開始自主生產相關產品。今年,僅在某頭部主播的一場“直播帶貨”里,一款青稞米棒就賣出了80多萬份。

來自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的板鴨手藝人熊興林的產品在2019年進入當地公用品牌“安鄉農倉”。之前,由于在常德地區有穩定市場,他的許多產品賣了幾十年從未調整過口味。“‘入倉’后,我的產品年產值從過去不到100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6000萬元。”熊興林說,這幾年,他的手機通訊錄里增加了500多個客商的名字,板鴨口味也從過去主打“爆辣”,朝“微辣”“五香”等多元化方向發展。

“有一個自己特別鐘愛的口味的同時,又想盡量多地嘗試不同口味。”廖濤認為,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是口味多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不僅對各地的“地標美食”抱有極大興趣,并且熱衷于挖掘不為外地人熟知的各地“寶藏美食”。廖濤說,在他們的平臺上,每個月推出的新品超過80個就是證明。

吃喝的方式越來越精細

“這款大米適合熬粥、這款大米適合做煲仔飯。”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的展位上,負責人丁志軍拿起一袋袋大米,分別向記者介紹最適合它們的吃法。

丁志軍說,“野香優莉絲”“農香42”等都是近年來科研院所根據市場需求推出的水稻新品種。除了普通的一日三餐用米外,還有功能米、兒童米等多種類型。“以前,家里買米一般都是買幾十斤裝的大袋米,現在2公斤、5公斤的小包裝米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吃法不同,一個家庭一次買好幾種不同的米已經非常常見。”丁志軍說。

湖南是全國茶油生產大省。在農博會現場,有不少來自湖南各地的茶油企業參展,優質的茶油產品吸引了許多消費者駐足。記者注意到,雖然各家企業的產品各異,但不少產品外包裝上都統一標有“湖南茶油”的商標。

“湖南茶油”是湖南省首批重點打造的三大農產品公用品牌之一。看似普通的商標背后有著一套嚴格的產品標準。

“過去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湖南茶油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業長期處于‘小而散’的狀態,很多外地消費者甚至不知道茶油是什么。”湖南天華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商運營負責人肖春表示,如今申請使用“湖南茶油”品牌的產品要經過嚴格篩選,這對規范茶油行業的產品質量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

在湖南農業集團的展位上展出了超過50種各類油料。“有的消費者喜歡油煙少的,一般就會選擇‘湘雜油’系列壓榨的菜籽油,如果喜歡吃涼菜、‘缽子菜’,就會選擇茶油。”相關負責人介紹。

做什么樣的菜用什么樣的食材,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信奉的“吃貨原則”。為了適配不同菜系、不同口味和烹飪方式,湖南省內的科研團隊僅辣椒就研發了200多個品種。據了解,自2018年湖南實施“六大強農”行動以來,湖南持續在農業品牌培育、建設、宣傳等方面發力,打造了“湖南辣椒”等七個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湖南辣椒”品牌旗下的辣椒品種成為“吃貨”們選配食材的優先選擇。

一些曾經并非市場主流的地方土豬品種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隨著以辣椒炒肉、紅燒肉為代表的湘菜走紅全國,業內估計,最適合做這些菜品的“寧鄉花豬”、“湘潭沙子嶺豬”等地方土豬品種未來兩三年的產值將達到數百億元。

綠色健康、花樣翻新不僅呈現出消費者的“吃喝新趨勢”,也反映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的長足進步。以湖南為例,截至2022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2022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收2.13萬億元,位居全國第7位。(記者 周勉 周楠 余春生)

編輯:智陳陽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