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鎮化大潮中不能遺忘的鄉村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城鎮化加速,每年以近1500萬規模的鄉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其中絕大部分是比較年輕的勞動力人口。隨著年輕勞動力人口向城鎮轉移、生育率降低和戶籍制度限制造成部分大齡轉移人口回流農村,使得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大大高于城鎮。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23.81%,而城鎮為15.82%。
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僅從糧食產量連續9年(截至2023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看,年輕勞動力的轉移使得承包土地更加容易實現流轉和規模耕種,從而使得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鄉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城鎮化、鄉村勞動力轉移大大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因此,城鎮化總體上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和發展。
但是,在這個進程中,有一類型(狀態)的鄉村,地處平原以土地(耕地)資源為主,又是主糧產區,居民以村落聚集居住、低收入生活處于溫飽。這類鄉村,年輕人和強壯勞動力大多進城或務工或者自主經營,也有一些人為了孩子上學搬到城里居住,留在村里居住人口大多為老年人口。
如此,這樣的鄉村面臨著第一個問題是發展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基礎、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需要大力發展農業,保證糧食生產。然而,這類鄉村的發展和治理,不應該土地一經流轉就萬事大吉!需要政府和社會予以更多關注和支持。
面臨的第二個問題便是老年人多,高齡老年人、獨居老人多(空巢、喪偶),存在著老年人與子女代際之間在空間上、經濟上、情感上的分離。農村養老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和復雜。而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首先遇到的是老年人吃飯問題,可以說,這類鄉村老年人能夠吃飽不是大問題,關鍵在于老年人口生活質量。由于老人們的兒女(中年人和年輕人)大多轉移到城市或者臨近縣城(鎮)從事非農勞動,打工或者自主經營等,在生活、工作、撫養子女等方面自身存在較大壓力,有存在“自顧不暇”的感覺和現象!而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失去一定自理能力,有些老人喪偶后也失去了互助能力等,存在吃飯“將就”的心理和行為,生活質量降低,營養和健康得不到保障。現在和未來的鄉村老年人,不能夠被遺忘。老年人是過去的貢獻者,他們的生活質量問題應該于解決養老和鄉村治理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老年人助餐是一個鄉村應對老齡化的很好嵌入形式
老年人助餐成為當下應對老齡化中一個積極的形式,各地特別是城市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老年人助餐,取得一些成功范例和經驗,然而城市老年人助餐大多是政府購買服務為主或者予以補貼,也可以通過經營范圍擴展補貼老年人助餐項目,在城市社區老年人助餐開展得紅紅火火。但是,在鄉村卻遇到各種困難。一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老年人可支配收入低;二是雖然一些平原農村是聚集居住,但是村莊大小不一,小的村莊只有幾百人或者甚至更少,即使是人口較多的村莊也就2千-3千人,且居住也相對分散,沒有城鎮以小區的方式居住集中;三是政府財力有限、村集體收入也不足以保障老年助餐獲得持續支持。因而,城市或者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采取的老年人助餐模式不能夠適應于相對貧困(上述的類型)鄉村。
筆者在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鄉村老年人助餐調研,了解到“銀杏家園”項目,為這一類型鄉村的老年人助餐開辟了一個很好的模式。
“銀杏家園”項目是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北京新民社會組織能力建設促進中心,于2021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項目以建設為老服務活動站點為核心內容,專注開辟為老服務實體空間,拓展為老服務線下場景。“銀杏家園”項目圍繞符合條件的60歲以上老年人就餐困難、防詐意識薄弱、數字化鴻溝等問題,設計了“助餐、數字、生活、健康”四大主題板塊,提供便捷餐食、防詐宣講、精神陪伴、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數字化。
該項目首要錨定老年群體“吃飯難”“不營養”問題,各站點每月至少運營20天,每天要為老年人提供一頓午餐。這一項目不僅解決了農村相對高齡老年人的用餐困難問題,主要是可以保障老年人能夠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和營養。該項目從老年人助餐作為切入,逐步開展一系列相關助老活動。
“銀杏家園”項目獨到之處在于不需要村集體和上級政府補貼,只需要村里提供場所、人員信息以及一些協助工作,項目具有自運行機制和亮點。
一是資金來源。短視頻、直播作為抖音的一種功能,在“銀杏家園”項目中,成為公益公眾倡導及提升公益透明度的工具。老年人助餐站點注冊有抖音賬號,開站日每天中午定期直播,全面呈現站點運營狀況,老人餐食標準情況,坦誠接受社會監督。更重要的是通過優質短視頻內容讓更多人關注到項目,增大流量,獲得籌款;同時提升了社會助老的理念,降低用戶參與助老的門檻,提升公益效率,通過捐助進一步獲得善款,解決實際問題。
二是人員配備。每一個站點招聘至少一位社會工作人員,負責站點運行、統計和維護;配備一名廚師,可從本村招聘。
三是本村老年人參與。有意愿的老年人在站點志愿服務,協助工作人員做好用餐服務。
四是老年人既是受助者也是項目參與者。項目為低償助餐公益,改善老人被救助的感受,提高到餐率,當地民政部門根據當地物價及老年年齡/收入情況,由執行社會組織面向老人收取1元不等的費用,以此提供更優質的餐標,老人繳納費用后,感受由接受救助變成了“消費”,更有尊嚴感,繳納少量費用,也有效提高了老人到餐率。同時,根據項目實際運行情況看,該項目更為值得稱道的是,通過平臺對項目視頻的流量扶持,使得項目得到了較大的曝光及資金募集,且視頻的場所便是老年人參與的場所,因而受助的老人們也是項目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三、助餐引發出來的積極作用
一是引入平臺經濟解決農村老年人助餐,不僅僅是注入資金、更多是由此引發社會工作的積極參與和農村老年人自愿參與、增加交流和互助。對于農村養老涉及的健康管理、醫療照護等都有積極地幫助和促進作用。
二是解決老年人后顧之憂,釋放中青年勞動力積極參與到生產勞動,土地通過流轉提高了農村土地生產率,增加了部分收入。
三是通過解決這些有困難的老年人用餐及營養問題,增加村集體的凝聚力和鄉里鄉親的親和感,對于鄉村社會基層治理具有促進作用。
四是為孤寡老人提供社交空間,讓更多老年人感到溫暖。老人因為參與助餐項目,每天中午有一、兩小時停留在就餐地點,被動地打破了獨居寡言的狀態,與其他老人的交往和互動,改善了老人的社交能力,不與外部隔離,讓身心保持健康。同時,也使得其他老年人對自己可能遇到困難時不再感覺悲涼。
五是會產生更多外溢的積極效應和作用。
可以說,這一模式在相對低收入的集聚居住的一部分鄉村具有可推廣和可復制性。
四、應注意的問題和完善之策
項目應注意的關鍵問題是可持續性,而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三個方面:一是資金來源保障問題。面向低收入的農村老年人群體的助餐,不僅僅是為他們提供一餐餐食,更為重要的是保證老年人餐食質量和營養滿足,而收費只能是象征性,收費遠遠低于成本,為了保證項目的可持續運行,則需要經費資金來源得到保障。這里相關企業投入和社會捐助又如何才能夠持續保障呢?二是資金的籌措除獲得社會捐助外,可以通過平臺資源及流量扶持而獲得資金籌措,那么如何才能夠使得視頻及直播能夠得到更多關注、持續關注呢?三是站點專職工作人員的保證。由于項目給予聘用的專職工作人員(具備社會工作能力)工資不會豐厚,這需要從事這一工作人員收入得到保證,且需要有足夠熱情投入。
項目完善措施建議:
一是適當收費和擴展營利服務。從長遠來看,老年人助餐從開始的接近免費到逐步通過協商或者途徑收取一定的費用。主要是需要老年人承擔得起、愿意承擔的原則,每餐收取一定費用。此外,在條件允許(村里的場地空間、硬件條件等),可以拓展餐廳服務范圍(面向全體村民),經營獲得一些經費補充。當然,這需要量力而行,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基本目標為前提。
二是直播形式和內容可以擴展。這類平原農村村落大多歷史比較長,農村中人文趣事、傳統文化節慶相比城市豐富;四季輪轉、農業知識在城鎮化中很多年輕人都已經遠離這些知識;農村還蘊藏很多待開發的其他人文資源。因而,直播可以增加在不同時間選擇不同內容,特別是時令餐食有關內容貫穿于助餐中。這當然需要工作人員儲備這些知識,也可以請村里的老年人警醒講述。
三是通過項目運行,應該使從村里走出去的中青年能夠認識到項目的價值和作用,激發他們對項目的支持和關注,增強農村家庭能力建設;使得村基層組織充分參與進來,發揮出應有作用促進和諧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王金營)
(作者系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河北大學人口與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