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萬物復蘇,廣袤的高原大地奏響春耕的序曲。
田野上,現代化機械輕輕翻開沉睡的土壤;溫室內,最新品種的辣椒苗悄悄長出了希望的嫩芽;農民們盤算著今年種些什么?在無盡的期待和喜悅中新一年的春播開始了。
每天早上8點,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研究員邵登魁都會準時來到育苗大棚。作為青海省科技廳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化隆縣001號工作站站長,他仔細觀察著辣椒苗的細微變化,詳細記錄每個關鍵環節。“這是我們今年給化隆縣培育的920萬株制干辣椒種苗,現在長勢不錯,這個期間要特別注意病害防治。”
為深入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從2002年開始,省科技廳不斷派出科技人員作為科技特派員到鄉村振興一線,開展技術推廣、技術服務、創新創業等活動。20多年來廣大科技特派員,奔波在田間地頭、草山荒坡,送科技上山下鄉、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青海鄉村振興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25年,省科技廳選派1000名科技特派員,布局建立108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在春耕備播的關鍵時期,全省科技特派員積極行動,深入田間普及農技知識,指導春耕播種,因地制宜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邵登魁2022年擔任特派員工作站站長后,在化隆縣開展蜜桃品種引進及栽培技術示范,引進11個玉米新品種,篩選出優勢品種帶動糧飼玉米種植產業發展。推廣的制干辣椒新品種及高效種植技術成效顯著,2024年示范種植戶每畝凈收入達8000元至10000元。三年多來,他帶領團隊開展新品種引育篩選等工作,打造特色產業發展平臺,實現“科技扶企業、企業帶農戶、公司加農戶、產業共發展”的目標。
連日來,特派員們結合“一宣三促”活動,配合地方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門,向基層農牧民、農業合作社等宣傳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以及科技強農惠農政策,讓農牧民成為政策的明白人。“積極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專業優勢,為基層‘把脈問診’,明確重點支持的特色優勢產業,有力調動經營主體和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并結合農用物資調運、儲備情況,捐贈及投入種苗、肥料、棚膜、基質、生物農藥、植保器械等農業生產資料230余萬元,有效解決群眾燃眉之急,夯實春耕備播農資保障。”省科技廳農村處副處長杜帥介紹。
采訪中,記者聽到了年輕女博士田潔副研究員所在的工作站積極尋求多方協作,成功解決了大蒜機械化作業過程中的蒜種直立點播技術難題,為農戶解決困難的同時大量節省了勞動力投入,得到了服務區域廣泛認可的故事;聽到了任延靖博士克服高原反應和語言障礙,在玉樹州開展高原古老作物“芫根”研究,推動玉樹“芫根”栽培方式從粗放向先進轉變的故事……
“科技特派員機制成效顯著,讓科研人員走出實驗室,深入生產一線,將研究方向與實際需求相結合。如今,許多年輕博士在這一過程中找到了拼搏的方向,充滿干勁。”邵登魁告訴記者。
從糧食生產到特色種植養殖,新一年的農業生產有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廣大科技特派員全方位、全鏈條為農戶開展集中培訓和技術指導,面對面推動科研成果成為聽得懂、傳得開、用得上的技術,手把手幫助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同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益,拓展良種良技良法集成示范,為基層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技術支撐。
(記者 晴空 攝影報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