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同心,攜手同行。自江蘇省無錫市和青海省海東市建立對口協作關系以來,一條前所未有的扶貧新路在相隔千里的城市之間橫空架起。海東市平安區將東西部協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動力引擎和關鍵舉措,用準用好幫扶政策,在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民生實事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動東西部協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突破。

養殖業作為海東市平安區的支柱產業,從傳統的村戶散養發展為了如今的集中化標準化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蓬勃發展,養殖戶們增收致富的步伐也越來越有勁頭。在平安區平安街道紅嶺村家庭牧場,5座新建的養殖棚里羊叫聲此起彼伏,養殖戶正在棚里為羊投喂飼料,去年,平安區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60萬元,有效銜接資金150萬元修建了紅嶺村家庭牧場,進行集中科學化養殖,目前,牧場羊存欄量達800只。平安區平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賈永錄告訴記者:“通過收取租金,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我們的養殖戶提供場所,壯大他們的養殖規模,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減輕禁牧工作的壓力,把散養集中起來標準化養殖。”

600多平方公里的天然富硒土地,是平安區的金字招牌。依托富硒資源稟賦,平安區將200萬元的東西部協作產業資金用于擴大平安區沙溝鄉蔬菜種植基地規模,新建大棚完善配套設施,并吸納海東市羽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基地承包48座大棚種植富硒果蔬,大棚里,西紅柿、辣椒、人參果等果蔬長勢喜人,通過產業幫扶真正實現了“富硒富農”。據公司負責人許軍紅介紹,

基地的種植面積是50畝地,每畝產量能達到一萬八到兩萬斤,目前種植了40個棚,其他的棚準備種植葡萄,一年的產值大概能達到七八百萬。

與此同時,在東西部協作幫扶工作中,養老產業也是重點幫扶內容之一。為了解決海東市部分農村老齡人口占比高、空巢老人照護等問題,平安區在沙溝鄉侯家莊村修建互助幸福院,支出100萬元的協作資金完善了養老服務中心,在寬闊舒適的活動場地,老人們在溫暖的陽光下載歌載舞,下棋娛樂,幸福地安享著晚年生活。平安區沙溝鄉侯家莊村互助幸福院負責人裴延成告訴記者:“村里修建了互助幸福院后,不僅解決了七十多老人活動的場地,也解決了空巢老人吃飯難的問題,真正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走進新建的平安區巴藏溝鄉污水處理站,工作人員正在做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調試。據了解,巴藏溝污水處理站項目總投資655萬,其中東西部協作資金358萬,該項目建成后,可將巴藏溝鄉上星家等9個村產生的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對改善該區域水質和緩解湟水河水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這是平安區在用足用活東西部協作資金,努力在提質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人居環境,打造和美鄉村,提升群眾生活質量上下功夫上的一個縮影。

2017年,無錫市惠山區與海東市平安區正式建立對口協作關系,開啟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篇章。8年來,秉持平安所需、惠山所能的理念,在鄉村振興、產業協作等領域精準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平安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活力。2024年,共到賬東西部協作資金3200萬元,實施項目24個,涉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目前已開工項目24個,已支出資金3073.01萬元,支出率96.03%。2025年儲備項目32個,總投資7051萬元,產業項目20個,投資5230萬元,占比74.5%。

海東市平安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無錫市對口幫扶海東市平安區聯絡員告訴記者:“據統計,八年來,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998億元,實施產業發展項目124個,涵蓋牛羊養殖、鄉村旅游、農畜產品加工、消費幫扶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兩地資金與資源的優化。優勢互補,有力推動了海東市平安區產業提檔升級,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祝美甲)

編輯:汪曉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