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種景海上打糧,農業大省的“現代化轉身”
2015-10-10 16:52:00 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
今年7月召開的山東省委十屆十二次會議確定,山東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精準有效的措施推動穩增長調結構,著重把握“四個關鍵環節”,努力實現八個方面新進展。圍繞這個主題,10月12日,“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即將啟動。活動將通過全國新媒體的視角,全方位展現山東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迎難而上、改革創新的經驗做法和成就亮點。
即日起,大眾網、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大眾網官方微博、微信全平臺推出系列文章——行穩致遠在擔當,圍繞“一個定位,三個提升”, 從項目園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以及促進消費改善民生六個方面,宏觀講述山東“穩調”故事,全景呈現為“走在前列”而奏響的山東樂章。
大眾網記者 趙兵
金秋10月本是秋收的忙碌季節,可年過60歲的山東樂陵市棗牌劉村村民劉振民卻不像往年那樣忙碌。問起原因,劉振民告訴記者:村里推行了土地訂制托管服務,有專門的人來給我們收莊稼。老劉口中的土地托管,就是樂陵市推廣的土地訂制服務:由鄉鎮成立的土地代管合作社代管農民的土地,土地的經營權、收獲的糧食仍歸農民,托管企業負責提供耕種管收等環節的服務,收取服務費。
劉振民的“新變化”只是山東傳統農業轉型的縮影。合作社、家庭農場,海上糧倉,鄉村旅游……一系列的“新名詞”在山東的土地和海洋“落地生根”。
在齊魯大地上耕耘的農民,生產方式、經營行為都在悄然轉變:農業投入由過去的投土地,投勞力轉向了投技術、投資本、投管理;生產方式由“靠天吃飯”的自然農業轉向發展設施農業、園區農業、裝備農業;生產經營的個體則由小農戶、小規模轉向了多主體、多形式;過去生產糧食的目標主要考量數量增長,現在要看數量質量效益三者并重;原來農業生產只為單一生產,現在的農業已經轉向生產、生活、生態的多功能化……
網友們在泰安滿莊鎮曼華莊園草采摘草莓。記者 吳笛 攝
地里種出“風景”,農業向服務業延伸“接二連三”
9月13日,武城縣金水灣生態園內游人如織。武城縣旅游局局長耿春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隨著設施逐步完善,金水灣生態園接待游客的能力越來越強,僅‘勝利日’小長假期間,園區就接待游客2.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余萬元。“種風景”的背后是武城縣發展鄉村旅游打出的組合拳。從制定鄉村旅游發展框架到每年設立500萬元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再到成立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解放農村勞動力,武城縣鄉村旅游業逐漸步入一條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農民也逐步變身為“產業工人”。
武城農民身份的轉變,正是山東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典型標志。目前,鄉村旅游已經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今年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6億元支持鄉村旅游、旅游品牌宣傳促銷、旅游人才培訓、旅游商品研發,全省規模化開展鄉村旅游的村莊達到2800個,經營業務5.4萬戶,從業人員達到了23萬人。
鄉村旅游只是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方面,山東是農業大省,不僅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而且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外向型農業、深化農村改革等方面為全國貢獻了山東經驗。近兩年來,山東積極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省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9200家,農民合作社達到13.2萬戶,家庭農場3.8萬家。
山東省財政廳出臺的《關于貫徹落實農業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意見》無疑給現代農業轉型打了一針強心劑。按照意見,今年山東將籌集資金209億元,加快推進糧食、蔬菜、漁業、畜牧、果業、苗木花卉、油料、棉花、種業、鄉村旅游十大農業產業振興的步伐。在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同時,山東農業正在向著農產品物流、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服務業領域延伸,“接二連三”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大欽島漁港外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記者 孫晨 攝
海上建起糧倉,漁業與陸地統籌發展“一條龍”
山東大欽島鄉位于煙臺長島縣北部海域,坐船從蓬萊港出發需要3個多小時。這座陸地面積7平方公里的海島鄉,常住人口1萬余人,在山東眾多鄉鎮中實在是毫不起眼。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小島,生產的淡干海帶出口量占全國的70%,2014年海帶銷售收入達1.9億元。除了海帶,大欽島漁民優化近海養殖結構,他們依靠“貝藻魚兼養”和“上中下立體結構分布”的生態養殖模式,耕耘大海,形成了以海帶養殖、捕撈、海珍品底播增養為基礎,以蝦夷扇貝筏式養殖和深水網箱養魚為支柱產業,水產品冷藏、精深加工一條龍的生產格局。2014年,全鄉實現鄉村兩級經濟總收入8.63億元,人均純收入1.66萬元。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正向著千億糧食產能的目標邁進。土地上可以種出“風景”,大海里一樣可以種出“糧食”。一畝海十畝田,海洋能提供的食物潛力是陸地的1000倍,山東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與陸地面積相當,海洋漁業產量長期居全國首位,建設“渤海糧倉”、“海上糧倉”,在邁向千億產能的路上,無疑承擔著重要角色,也是漁業轉型的重要手段。
今年9月,由山東省國資委和煙臺市政府共同投資設立的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在煙臺市掛牌。當日,由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為主發起的山東省“海上糧倉”建設投資基金成立。作為山東省第一只海洋漁業方面的資金,總規模為3.2億元,是省級財政資金支持“海上糧倉”建設的創新性探索。
實際上,山東省對“海上糧倉”建設的布局早已開始。早在2014年1月8日,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保證糧食安全,還要拓寬思路,樹立“大食物”理念。漁業特別是海洋漁業,是我省的優勢產業,要注重優化近海養殖結構,發展海底漁業,建設“海上糧倉”。
建設“海上糧倉”的根本,是堅持海陸統籌,通過建設漁業園區和海洋牧場、拓展遠洋漁業領域,打造水產品精深加工和冷鏈物流基地,逐步建成集生產、加工、儲藏、運輸、貿易于一體的現代漁業食物供給保障體系。根據規劃,30處省級現代漁業精品園區,50個海洋牧場,500艘現代化、專業化、功能配套的遠洋船隊,100家經營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0處全國重要的水產品物流集散基地……這些在5年內都將成為現實。到2020年,山東“海上糧倉”建設將初見成效,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所需,全省水產品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提供相當于400億斤糧食所含的蛋白質總量。
整體塑造形象,品牌與特色掛鉤打造“百億高價”
8月19日,山東肥城第八屆金秋品桃節“精品一日游”啟動儀式暨推介洽談會在肥城市舉行。市民和游客在肥桃采摘園里盡享采摘樂趣。
享譽國內外的肥城桃是泰安市首件地理標志馳名商標和農產品公用品牌馳名商標。肥城堅持商標興農理念,全力維護肥城桃地理標志的聲譽,肥城桃地理標志影響力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日益凸顯,先后贏得了山東省名牌農產品、山東省著名商標、山東省十大地理標志商標、中國馳名商標一系列的頭銜,肥城桃品牌價值達到了11.7億元。
品牌帶來大效益,山東把農產品品牌建設作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提升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來抓,農產品品牌覆蓋率和品牌價值不斷提高。目前,山東省區域公用品牌達300多個,在2014年度的中國農產品408個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山東有73個品牌上榜,其中“煙臺蘋果”以101.05億位列全國第二。為了加快農產品整體品牌建設,2015年5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意見》,計劃打造山東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到2020年,實現國內外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整體品牌價值達到100億元以上。2015年,山東還將完成山東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的設計方案,培育知名區域公用品牌50個,打造一批糧食、油料、果品、蔬菜等產業知名企業產品品牌。
為進一步保護農產品品牌,確保食品安全,山東將制定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度,將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形成目錄,由政府統一組織發布,動態管理,鼓勵引導各類農產品市場主體做大品牌、保護品牌。
編輯:寧靜
關鍵詞:山東;網絡媒體山東行;
2014年4月,山東深度調整考核“指揮棒”,突出轉型發展和質量效益的指標權重,“GDP考核”由以前的60 分降低為25分,新增空氣細顆粒物濃度現狀及改善率、政府債務率、過剩產能化解率等指標,擴大群眾滿意度占比,避免一票否決過多過濫。同時,更加注重差異考核,引導各地走特色化發展路子,著力解決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顯然,山東發展標桿的提升,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5-10-10 17:04:00
今年7月召開的山東省委十屆十二次會議確定,山東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精準有效的措施推動穩增長調結構,著重把握“四個關鍵環節”,努力實現八個方面新進展。圍繞這個主題,10月12日,“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即將啟動。活動將通過全國新媒體的視角,全方位展現山東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迎難而上、改革創新的經驗做法和成就亮點。
2015-10-10 16:18:00
山東省財政廳近日出臺六項舉措,加快推進財政支出進度,扎實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
2015-10-09 20:36: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