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分,是十年寒窗的臨門一腳,也是數字時代的一場“安全大考”。然而,不法分子也在伺機而動。他們精心設計騙局,利用考生和家長的心理弱點,企圖竊取個人信息。今天,我們為你梳理高考查分期間的網絡安全風險與防范指南,助你安全度過這一關鍵時刻。

  高考查分期間的“四大陷阱”

  1. 虛假查分網站:披著官方外衣的“信息竊賊”

  案例:小李收到一條短信:“您的高考成績已可查詢,點擊鏈接輸入準考證號即可提前查看。”他未核實鏈接來源便點擊進入,隨后頁面提示“系統異常,需重新登錄”,要求輸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及驗證碼。第二天,小李發現銀行卡被盜刷2萬余元。

  手法解析:違法犯罪分子仿冒教育考試院官網,制作高仿虛假查分網站,以“提前查分”“獨家內部渠道”為誘餌,誘導考生輸入身份證號、準考證號、手機號等敏感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被用于非法借貸等犯罪活動。

  2. 釣魚短信/鏈接:點擊即中招的“木馬陷阱”

  案例:張三收到一條帶有高考查分網址的短信,點擊后按要求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等信息,但查分顯示錯誤。不久后,他每天接到十幾個騷擾電話,收到幾十條騷擾短信。

  風險提示:此類鏈接背后可能藏匿木馬病毒,一旦點擊,手機或電腦會被植入惡意程序,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銀行卡被盜刷,甚至被遠程操控。

  3. “內部人員”詐騙:謊稱“改分”“提前查分”的“神秘渠道”

  案例:小張收到短信稱“可通過內部渠道提前查分”,添加好友后,對方以“成績未通過,繳納3600元可改分”為由實施詐騙。小張轉賬后,對方又要求繼續轉賬1萬元,他這才意識到被騙。

  警方提示:高考成績發布流程嚴格規范,不存在“提前查分”“違規改分”的操作。凡是以“內部人員”身份承諾“特殊渠道”的,均為詐騙。

  4. 偽造錄取通知書:真假難辨的“學費陷阱”

  案例:小陳收到一封印有“××大學”字樣的錄取通知書,要求提前繳納1.2萬元學費至指定賬戶。其父母轉賬后聯系學校核實,才發現通知書系偽造。

  手法解析: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考生信息,偽造錄取通知書,并要求將學雜費打入指定賬戶。考生和家長需通過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網”或高校官網核實錄取結果。

  如何識別與防范?

  1. 要認準官方查分渠道

  ● 唯一權威渠道: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或指定公眾號。

  ● 操作指南:查分前,官方會明確公布查分方式,務必通過官方入口查詢,切勿點擊陌生鏈接或掃描陌生二維碼。

  2. 要保護個人信息

  ● 敏感信息“三不露”: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短信驗證碼是個人“安全密碼”,絕不隨意透露給他人,也不在非官方網站輸入。

  ● 社交平臺“三不曬”:不曬準考證、身份證、考生號等信息(即使打碼也可能被技術還原);不曬錄取通知書內頁;不曬含個人信息的家庭住址、學校名稱等。

  3. 要拒絕異常要求

  ● 警惕“轉賬”“驗證碼”請求:凡是以“提前查分”“修改成績”“內部指標”為由,要求轉賬、提供驗證碼的,一律拉黑刪除。

  ● 核實信息真偽: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務必通過學校官網、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核實學校地址、聯系方式。

  4. 不要輕信“小道消息”

  ● 官方信息為準:高考政策、分數線、志愿填報等資訊,以教育部門和學校官方發布為準,警惕“志愿預測”“內部指標”等虛假宣傳。

  ● 理性看待AI填報工具:AI工具可輔助整合信息,但存在數據不準確、推薦算法不理解個性化需求等風險,最終決策需結合官方指南和自身情況。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

編輯:曹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