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如何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真正讓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破解的重大課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和動力源泉

  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在農村。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充分挖掘農業農村的潛力后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立足國內大循環,核心是暢通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它不僅包括城鄉之間的循環,也體現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循環。當前城市和農村的循環在整個國內大循環中是弱項,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仍然存在體制障礙,農村發展缺乏高質量的資源要素保障,農業生產、加工、儲備、流通等環節還存在不少堵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通城鄉循環的梗阻和堵點,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動力源泉。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我國擴大內需最大的潛力后勁在農村。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扎實推進,廣大農民收入的持續提高,將有效激發鄉村巨大的消費、投資潛力。同時,伴隨農業生態、旅游、文化等多功能的挖掘開發,城鎮居民對綠色優質農產品、鄉村休閑旅游等需求不斷增加,將有利于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梢姡嫱七M鄉村振興,充分挖掘農業農村內需潛力,可以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戰略支撐。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制約和挑戰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集中在“三農”,重點難點在農村,這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制約挑戰,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破解的痛點堵點。

  一是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不強。產業鏈供應鏈是我國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目前,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比較突出。一方面,農業產業鏈競爭力不強。農業產業鏈發展水平低,鏈條較短,高端環節缺乏,可持續能力較弱。另一方面,農業供應鏈銜接不暢。由于基礎設施不配套,標準化水平低,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滯后,造成農業供應鏈不同環節之間銜接松散,流通環節多、成本高。

  二是農村市場活力不夠。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目前,農村消費和投資對國內消費和投資支撐不足。一方面,農村消費需求潛力沒有發揮。農民收入水平總體較低,農村消費環境較差,農村消費金融發展滯后,使農村消費潛力難以充分釋放。另一方面,農村投資需求制約因素較多。特別是農業農村資金需求量大,但投資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對農業農村投資的積極性。

  三是城鄉要素流動不暢。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是實現城鄉經濟良性循環的基礎,也是國內大循環的必然要求。目前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不暢,更多是鄉村人才從農村向城市的單向流動,造成鄉村人才大量流失,鄉村老齡化、空心化現象較為嚴重。

  鄉村振興助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

  要做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機結合,必須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釋放和培育農村的消費需求,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一是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要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強產業鏈各環節的合作與銜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采取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增加農業產業鏈科技含量,推動形成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供應和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城鄉統一市場,整合物流、信息等產業鏈形態要素,破除資源要素流動障礙,促進要素自由流動,降低要素交易成本,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效率提高。

  二是加快培育農村內需體系。一方面,全面擴大農村消費。多措并舉拓寬農民收入渠道,穩定農民務工工資性收入,增加經營性收入,擴大財產性收入,提高農民消費能力。完善城鄉融合消費網絡,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優化農村消費環境。擴大農村教育、健康和文化等領域的消費,推動農村消費梯次升級。另一方面,拓展農村投資空間。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彌補城鄉在數字經濟、智能轉型等方面的發展鴻溝;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推動形成縣鄉村一體、功能銜接互補的公共服務體系。

  三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政策體系,促進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暢通智力、技術、管理等要素的下鄉通道,建立科研人員入鄉兼職制度,把各類人才“引進來”并“留得住”。健全土地要素城鄉平等交換機制,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暢通社會資本下鄉投資通道,建立健全對接平臺,為社會資本下鄉搭建橋梁、提供服務。優化農村投資環境,破除投資約束障礙,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杠桿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跟進,推動形成各類資本踴躍投資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局面。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賀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