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因為海拔較高,曾經的阿里幾無蔬菜產出,全靠外地長途轉運。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讓當地群眾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蔬菜。

  人間四月芳菲盡,高原五月猶自寒。盡管天氣依舊寒冷,但阿里改則縣產業園的蔬菜大棚里卻是春意盎然,今年33歲的央金正在勞作。

  “這里的氣候寒冷干旱,一年中有100多天是大風天,連樹苗都很少能栽活,更別說種菜了。”央金說,“過去蔬菜在這里很稀罕,基本都是從外地運來的,品種少、價格也偏貴,所以那時候很少吃綠葉菜。”

  西藏阿里噶爾縣生態農業產業園內的現代化農業設施(2020年6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攝

  據了解,過去阿里大多數地區的蔬菜供應主要靠從拉薩長途轉運,運輸時間動輒三五天,價格是拉薩市的兩三倍,菜比肉貴得多。蔬菜長期供應缺乏,導致當地老百姓飲食結構失衡,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不利于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工作人員在西藏阿里噶爾縣生態農業產業園采摘西紅柿(2018年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汝鋒 攝

  為讓群眾吃得更綠色、更健康,近年來當地加大投入,以噶爾、普蘭兩縣為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以營銷大戶為主體,采取項目引導、資金扶持、專項技術服務等方式,支持高效日光溫室和集約化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實行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持續提升蔬菜供應保障能力。當地還定期組織技術專家開展種植技術推廣培訓指導,提高菜農種菜技術水平。

  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生態農業產業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2020年,阿里地區種植蔬菜2600畝,實現蔬菜產量超5300噸,同比增長680噸。同時,當地還鼓勵農牧民在自家院壩搭建小型塑料拱棚栽種小白菜、蘿卜等蔬菜,進一步提高蔬菜自給率。

  如今,央金家的餐桌上經常出現蘿卜、白菜、黃瓜 、土豆、青椒、豆芽等蔬菜。“我們現在吃上了自己種的菜,每個月種菜的純收入還有3000元,心里踏實又幸福。”央金說。

  拼版照片:左圖為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左左鄉上左左村村民宿加在噶爾縣生態農業產業園;右圖為宿加在噶爾縣生態農業產業園查看蔬菜生長情況(2020年7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詹彥 攝

  “阿里在高原戈壁中發展大棚農業,綠色連成片就是綠洲了。我們不僅種出了常見菜,也在推廣種植適合的菌類和草莓等水果。”阿里地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次仁頓珠說,“很多品種的成功種植對阿里這片土地來說都是破紀錄的。”

  保障蔬菜供應和自給率的同時,阿里水果農業也方興未艾。當地先后引進20余種果蔬,引進試種火龍果、百香果、紅提等水果均是國內規模化栽培的最高海拔,不僅擴充了當地栽培作物品種種類,豐富了群眾“菜籃子”,更探索出適應高海拔地區的農業發展新路。

  文字記者:張兆基、格桑朗杰

  視頻記者:司源、孫陽

  海報拍攝:田金文、張汝鋒、詹彥、劉東君

  海報制作:張宸、旦增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