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在路上,領略中國經濟風景
新華社記者
展開中國地圖,一條條道路,如毛細血管在神州大地延伸、鋪展。其中,粗壯線條繪就的高速公路如主動脈,它們壓縮時空、連接城市,助力中國經濟加速向前。
1984年6月27日,東北大地,大陸興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開工。
改革開放初期,遼寧省工業快速發展,但沈陽至大連的公路行車時速平均還不到30公里。路,卡住了當地進一步發展的“脖子”。
彼時,高速公路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建設成本高,走路還要交錢,很多人擔心路修好了沒人走。”當年參與設計沈大高速的薛景為回憶。
圖為汽車行進在沈大高速公路上(資料照片)
1990年9月1日,經過六年零兩個月的施工,雙向四車道、設計行車速度120公里每小時、全程375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當年底,沈大高速公路車流量就突破140萬臺次。
大連港通船務有限公司主營鋼卷、鋼板等材料運輸,公司地址選在距離沈大高速公路入口處不到5公里處。該公司業務部經理閔莉說,客戶對物流周期及靈活性要求高,汽車通過沈大高速公路半天就能運達。此外,汽運“門到門”的獨特優勢也深受客戶青睞。
以路為媒,產聚業興。經過30多年的發展,沈陽的裝備制造業、大連的石化和高新技術產業、鞍山的鋼鐵產業、遼寧重點建設的農產品加工業等,大多集中在沈大高速公路沿線,形成高速公路經濟帶。
據統計,沈大高速公路開通初期全線日均流量3300臺次,如今日均流量達到24.7萬臺次。“沿線沈陽、遼陽、鞍山、營口、大連這5座城市,所創造的GDP占到全省的70%以上。‘黃金通道’真正展現出了黃金效應。”遼寧省交通運輸廳運輸處副處長于文龍說。
如果說沈大高速打通了遼寧經濟“任督二脈”,京港澳高速,則讓南北志合者不再以山海為遠。
京港澳高速全長2272公里,橫貫南北,串聯起華北、華中、華南及港澳地區。
在華北地區,道路聯京冀,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雄安新區,京港澳高速是當地“四縱三橫”區域高速公路網中的重要“一縱”。行走在雄安新區,懸掛京、冀、豫、鄂、湘、粵等各地牌照的車輛往來其間,一輛輛貨車從全國各地將建材運往這里;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匯集于此,揮灑汗水、凝聚智慧,這座“未來之城”正一步步從規劃變成現實。
大巴車隊行駛在京港澳高速公路孝感段上。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進入華中,路與水交融,沿線地區資金、人才、技術加速流動,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湖南長沙黃興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緊鄰京港澳高速,這里保障著湖南全省80%的蔬菜供給。園區商戶莫國華介紹,借助京港澳高速,從河北、河南等地運輸蔬菜可節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加上高速綠色通道的路費優惠,大大保障了蔬菜新鮮度,降低了運輸成本,商戶和消費者獲益匪淺。
“京港澳高速引導市場要素快速有序地流通,用產業鏈的方式來推動經濟發展,開創了中部崛起新局面。”湖南省長沙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夏文斌說。
東莞松山湖風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2021年4月22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全面啟動。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在華南地區,高速越南嶺跨韶關,到廣州進入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區域協調不斷深化。“灣區一港通”提高了跨境貿易物流效率;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就有12個,吸引了不少港澳創業者。
“高速路有力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助力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向曉梅表示。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京港澳高速公路支撐一系列國家戰略實施,為沿線地區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據統計,“十三五”前四年沿線地區GDP平均增速達到7.2%,高于同期全國平均增速0.6個百分點。
海南山海高速一景。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約1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省際、重要城市間的距離,大幅提升了綜合交通快速網服務效率,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面向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網,川流不息的車流、人流和物流,必將書寫中國經濟發展新篇章。(記者周圓、魏玉坤、馮維健、丁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