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這些來之不易的勝利,既是源于黨中央的強有力領導,也是源于精準施策的有效性。但必須指出的是,我國當前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仍舊很多。一是我國在關鍵技術、零部件仍然較多依賴進口,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在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創新鏈中處于不利的分工地位;二是在國際經濟環境蕭條、出口不暢之時,需要進一步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挖掘和擴大內需市場,以內需推動經濟發展;三是需要著眼于如何調整我國產業結構、壓縮過剩產能、發展名優特產品、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制造業,并以此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四是必須扭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脫離的問題,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五是環境保護和治理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綠色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要解決這些問題,實現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進而如期完成“十四五”規劃和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應當著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強政府的協調、組織、引導作用,繼續精準施策,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開創經濟發展新格局。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政府的規劃對國民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必須認真摸清家底,并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對未來的供求進行預測,讓規劃更加貼近經濟發展的現實,更好地指導經濟運行。同時以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引導,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以強有力的手段調節產業結構,進一步壓實規劃的實施,維護市場秩序,滿足市場需求,保持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二是加強科技創新。科技是一種重要的公共產品,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發展科技投入大、風險高,政府的投資與組織非常重要。我國在基礎研究、源頭創新等方面仍與世界強國有較大的差距,對此,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力爭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加大創新投入,重視基礎研究,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科技合作,引進國際頂尖人才,建立官產學的創新聯盟,不斷提高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促進產業自主可控。首先,要分析產業鏈的痛點和堵點,疏通產業鏈,完善產業鏈。其次,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作用,對整個產業鏈進行優化重組,提升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與抗風險能力,構筑以技術為核心的新的比較優勢,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其三,骨干企業要掌握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關鍵的技術,制定行業標準,預測市場需求,拓寬市場渠道,并通過分包,發包等形式扶持中小企業,對整個產業進行分工協作,帶動整個產業鏈有序運行。

  四是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國有金融機構是公共企業,必須為社會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貨幣政策不能搞大水漫灌,應當精準投資,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經濟發展最有效益之處。金融機構要準確理解、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以資金支持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地區的發展,讓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環境保護、支持三農、扶持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

  五是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首先政府要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與引導,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減輕中小微企業的負擔。其次,政府可以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環境治理與保護開支,建設防災減災、扶貧助困工程、鼓勵社會辦養老和托幼等等,并將這些公共項目承包給合資格的中小微企業,幫助其經營發展。其三,發揮行業協會以及大企業的作用,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業務指導,提高其技術水平及市場開拓能力。其四,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資金幫助。其五,解決中小微企業用人難的問題,幫助企業員工辦理落戶、社保、保險等問題,鼓勵大學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

  六是加強對外開放,把引資的重點轉移到“引智”上來。首先要充分利用國外的市場和資源,利用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和投資,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其次,要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精準吸收外資,引進外國投資,留住外資企業。最后,我們要利用世界經濟蕭條之機,注重“引智”,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到中國創新創業,把中國變成全球人才的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