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十四五”時期,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生態文明這個旗幟必須高揚”。

  如何理解,一起學習。

  (一)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翻開新篇章;大抓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沿黃九省區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頒布實施……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這篇重要講話以《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為題發表在第21期《求是》雜志(全文→)。

  這篇重要講話是總書記結合疫情防控對涉及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進行的深入思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講話的一大重點。

  總書記回顧歷史上人與自然關系不平衡所引發的一系列生態問題,針對新世紀以來全球新發傳染病頻率明顯升高的現實,再次強調: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只有更好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才能守護人類健康。

  要深化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規律性認識,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總書記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地發出號召:“生態文明這個旗幟必須高揚。”

  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總書記提出兩方面要求:

  一方面,“為自然守住安全邊界和底線,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完善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好主體功能區戰略,明確生態紅線,加快形成自然保護地體系,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在空間上對經濟社會活動進行合理限定。

  另一方面,“增強全民族生態環保意識,鼓勵綠色生產和消費,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生產生活方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飲食文化和良好生活習慣,嚴厲打擊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

  (二)

  總書記4月10日關于生態文明建設這些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入分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任務,深刻闡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重要原則,對全面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

  會議全面系統概括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總結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

  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這“六項原則”是科學自然觀、綠色發展觀、基本民生觀、整體系統觀、嚴密法治觀、全球共贏觀的集大成,深刻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是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嚴密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

  更多內容,筆記君推薦大家閱讀《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全文→)。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三)

  生態文明建設,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關于“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建議》予以充分肯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關于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建議》是這樣描述的: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關于“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建議》是這樣表述的: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為此,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具體有4方面重要工作: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空間的占用。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筑。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治理城鄉生活環境,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強白色污染治理。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積極參與和引領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國際合作。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外來物種管控。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科學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加強黑土地保護,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加強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承受力脆弱地區影響的觀測,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評估。

  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法律法規,加強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提高海洋資源、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