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9月24日電 題: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助世界經濟發展

  新華社記者李鯤、楊丁淼、潘強

  在與越南芒街隔河相望的中國廣西東興市,口岸附近的萬眾國際批發市場吸引著眾多商人,東盟國家的貨物經這里源源不斷地發往中國各地。

  “現在線上線下同時銷售,每天成交額最高時超過400美元。”越南商人范文秀說。活躍在邊境口岸指定區域的范文秀,9年前在中國做成了第一筆生意,那時每天的交易額不到100美元。

  今年前8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2.9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內已取消7000種產品關稅,90%以上商品實現零關稅。

  熱鬧的東興,是中國不斷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縮影,也是中國新發展格局助力國際經濟發展的前沿之一。

  9月初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會議指出,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防范風險挑戰。

  一般而言,凡大國都是以內需為發展主要動力,凡是開放的大國一定都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

  中國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最直接的就是可以擴大進口,帶動全球的投資,進一步拉動世界經濟增長。

  當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提升到約30%,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我們將幫助世界財富更快增長,這是中國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向世界發出的明確信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說。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努力推動互利共贏的國際發展合作,成為推動構建平等公正、合作共贏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中堅力量,展示了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風范。

  2018年以來連續舉辦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

  如今,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動力的轉換則是在更高水平的開放中實現。中國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例最高峰出現在2006年,為65%左右。此后,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不斷下降,現在約為30%。

  “在新發展格局中,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會進一步下降,最終維持在一個合理區間,但其開放程度卻會繼續上升。”王小廣說。

  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蘇州,2019的外貿依存度達114%。同年,蘇州GDP增速6%,低于全國0.1個百分點。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這一情況延續到今年一季度。

  據專家分析,這其中既有經貿摩擦疊加疫情、外資外貿出現萎縮苗頭的外部影響,也有自身發展價值鏈層次不高的制約,歸根結底在于開放能級不足。

  蘇州創造奇跡得益于開放,遇到問題也是因為開放,要走出困難必須通過更高質量開放。

  如今的蘇州,正想方設法為新發展格局探路,措施包括用新的制造業增量對沖原有存量流失,用服務貿易大發展對沖貨物貿易減少,用價值鏈提升對沖獲利能力減弱,用外貿結構優化對沖對美貿易下降等。

  今年上半年,蘇州GDP實現轉正,同比增長0.8%,進口總額617.9億美元,同比增長0.7%,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中國一直主張基于包容的“共享貿易”理念,各國均有機會參與貿易、參與分享,在新發展格局中,中國也將助力構建利益共同體,實現平等互惠。

  這種趨勢已經在實踐中顯現。

  中國民族品牌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已先后在中國保定、日本橫濱、美國底特律、德國法蘭克福等“七國十地”設立研發中心。

  落戶江蘇昆山的通力電梯有限公司是芬蘭的百年企業,疫情期間的新梯出貨量刷出歷史新高。

  通力電梯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中國是通力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也是最大市場,更是其在亞太地區的研發中心,中國先進的科技研發讓他們和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受益。

  “在更高水平的開放中,各國的創新均將依靠全球的資源實現。‘世界大腦’將成為一種重要的體現。”張燕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