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聯合國在紐約總部舉行成立75周年紀念大會。(圖源:聯合國官網)

  【編者按】

  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與國際格局的深刻演變和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產生歷史性交匯,人類社會再次面臨后疫情時代的世界秩序、對未來發展道路和前景的重大選擇。以此,海外網推出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評論。此為一評。

  ————————————

  “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凌、霸道。”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對后疫情時代聯合國的作用提出四點主張,其中“主持公道”被置于首要位置。

  大小國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也是聯合國憲章首要原則。75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際,《聯合國憲章》的起草者們滿懷著“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的虔誠夙愿,用和平與平等擘畫了未來世界的美好藍圖,為戰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翻開新的一頁。

  “聯合國成立之初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個論壇,讓各國可以不分大小,都相信自己的聲音是有意義的。”《紐約時報》日前發文如是評論。75年來,聯合國以和平為己任、以發展為目標、以公平為要義,為推進國際發展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會員國從51個發展到193個,并擁有4.4萬名全球工作人員,在消除貧困、打擊毒品交易、促進性別平等、保護野生動物,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聯合國的旗幟下,193個國家坐上平等發聲的圓桌,共同制定國際規則,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分享發展成果。

  如今,人類再次面臨“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近年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抬頭,個別國家和政治勢力急于“甩鍋”“脫鉤”“退群”,破壞國際合作,企圖挑起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對抗,使世界陷入危險境地。凡此種種,不僅對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治理體系產生嚴重影響,也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前景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出現大幅滑坡,二十國集團中只有中國經濟實現“止降轉升”,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實施進展可能倒退5-6年。

  從推動二戰后經濟復蘇,到引導各國共同應對各類經濟和社會危機;從組織召開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和1992年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到制定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不平凡的75年發展歷程已經一次次證明:世界問題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戰日益上升,應該也只能通過對話合作解決。國際上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同舟共濟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

  眾人拾柴火焰高。瞬間萬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傳導機制,早已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了“地球村”。各國利益相互交融,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是最理智的選擇。作為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踐行聯合國的崇高理想,從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多個減貧項目,再到疫情期間積極響應聯合國發起的全球人道應對計劃……中國通過加強同聯合國的合作、互動,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化時代,沒有哪個國家天生獨領風騷,也沒有哪種模式注定高人一等,全球性威脅和挑戰需要強有力的全球性應對。此次聯大會議的一個細節足以發人深省。往常在聯大期間,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大樓總是人潮涌動,頻頻有各國總統出入。而今年,由于疫情影響,宏大的聯大會堂里不再座無虛席。雖然大多數國家領導人無法親自到場,但由于視頻發言打破了以往會議的人數限制,出席此次會議的各國領導人之多刷新歷史記錄。這個細節背后蘊含深刻隱喻:后疫情時代,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新形勢,重申《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重溫多邊主義的重要價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海外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