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輝煌40年】
開欄的話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2020年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經濟特區發揮了“試驗田”和“窗口”的作用,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借鑒,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今日起,本報開設《經濟特區輝煌40年》專欄,聚焦40年來經濟特區的發展成就、經驗和啟示,以及新時代經濟特區的使命、擔當和作為。
光明日報記者 黨文婷 嚴圣禾 本文學術指導:深圳市委黨校教授申勇
今天,是深圳四十歲的生日。
1980年8月26日,伴隨《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頒布,中央在深圳、珠海、汕頭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由此誕生,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源與踐行之地。
四十年披荊斬棘,不僅是“小漁村”成長為“大城市”的都市傳奇,更是我國“摸著石頭過河”探索社會制度變遷路徑、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宏大敘事。作為我國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城市,也是影響最大、建設最好的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今天,是深圳的新起點。
承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歷史使命,深圳將繼續保持“闖”的勇氣、“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拼”的精神,開風氣之先,領時代風潮,打造中國道路守正創新的精彩樣本。
“闖”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
以前,人們常說,深圳缺乏歷史底蘊。然而,當人們走進這里,會發現,這里的每一時每一處,都是一段生動而精彩的改革開放史——沿著彎彎曲曲的深圳河,繁忙的羅湖口岸、福田保稅區,是對外開放的“見證者”;來到深圳灣畔的蛇口,沖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開山炮”猶在耳畔,在全國率先引進外資企業、實行社會保險制的一幕幕是大膽改革的“大事記”。
自誕生之日起,深圳經濟特區就被賦予“試驗田”的角色,以破解當時計劃經濟帶來的僵局,并對外發展經濟技術交流,探索適應生產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先行先試迫在眉睫,頂住壓力也要“闖”出一條新路:
引進外資是當時的禁區,深圳闖了;打破“鐵飯碗”的工資制度是雷區,深圳闖了;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是難區,深圳闖了;土地使用權拍賣是盲區,深圳闖了……
憑借“闖”的勇氣,深圳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構建出重要的基底和可復制推廣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來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進入新時代,面臨國際新形勢、國內新常態,深圳經濟特區如何繼續“特”下去?如何扛起“先行示范”的大旗?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深圳考察時表示:“黨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站在新起點,深圳繼續大膽“闖”:
前海從“一張白紙”開始,十年間注冊企業增加值增長44.9倍,2019年經濟密度達152.6億元/平方公里,成長為人民幣國際化成效最突出、市場活力最強的自貿片區之一;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法治環境讓這里成為民營經濟的沃土,2012至2019年,深圳民營企業登記戶數雄居全國首位,年均增長36.7萬戶。民營經濟稅收年均增速達15.4%,稅收所占比重從60.2%提升到71.4%;
對外開放不止步:土地資源在深圳“寸土寸金”,2019年深圳一次推出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面向全球招商,現場簽約項目128個,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深圳改革不停步:今年大力推動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經濟特區立法變通改革等,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仍然是其他城市參考、對標的“排頭兵”。
“創”出調結構轉動力的發展模型
約瑟夫·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經濟發展最本質的現象就是創新。創新,正是深圳的根和魂。
40年來,幾乎每十年深圳的經濟都有明顯的轉型升級:從轉口貿易到工業化,再到今天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格局,靠的就是創新精神。
這當中,創新造就了許許多多“螞蟻變大象”的故事: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還有各種垂直領域的“異軍突起”——20多年間,從鬧鐘蜂鳴器起步的瑞聲科技成長為全球最大高端智能手機揚聲器供應商和第三大鏡頭供應商,全世界每三臺手機中就有一部安裝有其生產的零部件;憑借新技術的支撐,2000年以前“全進口,零國產”的安防產業,目前世界80%的產品都由深圳走向全球,盡管有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度,速賣通平臺海外安防產業的銷售額增長仍超過100%;從小車間里走出來的繪王動漫科技,打破了日本在數位板領域的長期壟斷,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數位板品牌,連好萊塢的動漫師和繪畫師都在使用……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動人故事的背后不是“奇跡”,而是創新產生巨大力量的本質。“我們堅持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堅持打基礎、謀長遠,聚焦突出問題,著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說。
前四十年,深圳的“先行先試”孕育出了創新的企業和創新的氛圍,未來,深圳正肩負“先行示范”的使命,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為中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創新生態模式和路徑參照。
如今,深圳再次搶得“頭啖湯”,向人們傳遞創新生態的能量:截至今年8月中旬,深圳已完成4.6萬個5G基站的建設,實現5G獨立組網,成為全球5G第一城,即將迎來5G終端的紅利期……
“干”出凝聚人心堅定不移的四個自信
作為一座口岸眾多的超大型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多,信息、物質、資金流動迅速,是名副其實的“流量型城市”,社會治理難度相當大。
回顧歷史,深圳在每個階段也都面臨時代背景下的壓力:80年代姓資姓社的爭議,90年代特區不“特”的爭議,2000年代產業轉型的質疑。如今,又面臨著全球疫情背景下,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就是深圳一路披荊斬棘、高歌奮進的“指南針”和信心來源。
從改革開放初期,深圳市委就始終將黨的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提出“要建設好深圳經濟特區,我們需要做許許多多的工作。當前最主要的,是要把特區的黨組織建設好”。
“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圳是黨一手締造的城市,黨始終在深圳各項事業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深圳經濟特區取得輝煌成績的根本所在。”王偉中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下沉力量,夯實城市基層黨組織這一攻堅克難、凝聚人心的戰斗堡壘,鍛造了一支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為特區事業發揮了巨大作用。
將黨支部建在河道上,多年的黑臭水體得到根治,凈水保衛戰兩年多取得全勝;將黨支部建在防疫一線,全市3.9萬個基層黨組織迅速動員,成為戰疫的核心力量。困難在哪里,黨旗就飄到哪里,人心就凝聚在哪里:根據深圳市委黨校發布的《深圳戰疫動員力報告》統計,群眾對深圳市各級黨委政府的滿意率高達97.56%,83%的深圳居民認為抗疫成功靠的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深圳,用黨員的戰斗力、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領導力,來向人民、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拼”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精彩未來
“深圳不是你的故鄉,卻是你夢想的主場。”一句歌詞,唱出千千萬萬“用腳投票”來深圳的人們的心聲。
“當英國的朋友們問起深圳怎么樣,我一般都會跟他們說,這里創業沒有任何阻力,深圳提供了好的人才環境,提供了好的落地市場,還有非常好的鼓勵企業創新的文化。”從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回國、從事芯片研發的牛昕宇告訴記者。
“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會像中國和深圳那樣鼓勵創業精神。”來自美國芝加哥的凱文·阿維森2012年就來到深圳,是第一個在華強北開店的外國人,如今他瞄準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未來,從做貿易開始轉型做研發。
為什么創業者的選擇是深圳?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說:“在很多深圳企業家眼里,法治化和市場化已內化為深圳最顯著的城市特色,是他們選擇深圳、扎根深圳、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截至2020年6月,深圳共制定法規235項、政府規章332項,是全國立法最多的城市;作為國內唯一的政務信息共享示范市,“秒批”事項已達244個,“無感申辦”196個,市民、企業辦事正在從“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邁進。
政策公開透明可預期,公平法治成為城市的底色,現象背后的本質,是深圳仍然擁有承擔改革風險的大無畏精神和擔當情懷。對今天的深圳而言,上述品格就是完成新的歷史使命、創造新奇跡的資本。
今天,深圳“先行示范”的接力棒交到了當代特區人的手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為盛名所累;增強憂患意識,不為贊歌所惑;始終艱苦奮斗,不為安逸所困;強化開拓創新,不為經驗所束;敢于攻堅克難,不為困難所懼,深圳經濟特區必將創造新時代的光輝業績,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一定能夠成功。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6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