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住的房子本身就破爛,四壁透風,一場暴雨中,山上又滾落一個大石頭,把柱子都砸斷了,住不成了。要不是黨和政府關心,我連一個‘窩窩’都沒有!”近日,貴州省思南縣甕溪鎮勝利村村民佘小權坐在新房客廳里,幸福地說起自己生活的變遷。

  佘小權是長期居住在深山里的獨居老人。他的幸福生活,不僅在于村里通過實施危房改造項目,為他新修了60平方米的住房,更在于他獲享國家惠民政策,每月按時領取養老金、特困供養補貼,家庭年收入已超過1萬元。

  而今思南,深山群眾走出貧困陰影,走向陽光地帶,過上幸福滿滿的生活,眼前這位老人絕不是個例。

  近年來,思南堅持“一個都不少”的原則,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役,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僅去年,全縣就出列貧困村121個,減少貧困人口2963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3%。今年3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思南已正式退出貧困序列。

  這份沉甸甸的脫貧攻堅答卷背后,隱藏的正是一個山區大縣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著眼于解決貧困問題,思南快馬加鞭抓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堅實,步步精彩。

  眼下,走進思南大地,萬山披綠,瓜果飄香,處處呈現秋收的喜人景象。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支撐,是實現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徑。

  僅去年,思南通過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全縣累計調整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19.12萬畝。生態茶、果蔬菌、中藥材、生態畜禽四大主導產業和紅薯特色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綜合效益不斷提升,實現農業總產值增長5.8%。

  全縣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實現產值24.57億元,創建500畝以上達標壩區7個、省級樣板壩區1個。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10.86萬畝,新增綠色食品認證4個、有機認證6個。“思南晏茶”“思南黃牛”成為有影響力的地方農特品牌。

  產業革命綠了山川富了民,易地扶貧搬遷則引爆了城鎮發展。在思南雙塘新城區,麗景社區早已成為人們眼中的焦點。而這個社區的2002多戶8000多名居民,正是來自全縣各地的貧困群眾。

  在古鎮塘頭美麗的旗山下,小橋、流水、人家,來自周邊鄉鎮的400多戶貧困群眾也在此安家樂業。烏江岸畔,山在水中、水在山中的三道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不僅壯大了集鎮規模,更是在紛紛享受著“江景房”的愜意生活。

  近年來,思南主攻絕對貧困,加快推進城鎮發展,開隧道、修大道、建新區,不僅有效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農村問題,更是一舉突破“烏江峽谷”,邁開了城鎮建設新步伐。

  以雙塘新城區為主戰場的思南城市建設規劃,總面積已達到50平方公里,一個中等城市悄然崛起在烏江岸畔。在這里,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體系已初具規模,醫療、體育、交通、旅游等服務體系領先發展,車水馬龍、人流如織成為日常景象。

  教育是思南一張響亮的名片。立足鏟除“代際貧困”,思南下足真攻實攻。去年,全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通過省級復核,正式入列“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啟動整體搬遷學校4所、改擴建學校9所,第八中學擴建項目也得到加快推進。清理公建民管、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17所,鄉鎮公辦及小區配套幼兒園基本實現全覆蓋。

  推進教育內涵式發展,培訓教師1萬余人次,開展研學活動85期。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高中教學質量保持省市前列。思南中學申報示范性普通高中復評升類(二類升一類)通過省級評估。

  教育、住房有保障,醫療亦然。思南加快建設銅仁市西部、烏江中下游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按三級甲等標準整體搬遷建設縣第一人民醫院,成為思南衛生事業發展史上一次性投資最多、規模最大、標準最高、設施最全的項目。該院總占地占地270畝,建筑面積近11萬平方米,規劃床位800張。

  “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成為現實的思南,曾經守著烏江沒水喝,而今開全省先河建設“大水網”工程,讓家家戶戶通上自來水,用上干凈水。

  據介紹,自2014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思南累計實施飲水安全項目315個,總投資達17 929.20萬元,解決了31.4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山清水秀好風景,思南擁抱全域旅游唱響山水戀歌。自2016年國家旅游局提出全面推動全域旅游發展戰略部署以來,思南確立全域旅游“一盤棋”格局,全縣旅游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思南擁有國家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開發重點旅游景區6個,發展和培育鄉村旅游景區(點)10余個。先后榮獲貴州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貴州烏江白鷺湖國家濕地公園、中國溫泉之鄉等多張“國字號”名片。

  僅去年,全縣培育旅游商品企業3家,打造旅游產品4個,接待游客、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10.17%、20.38%。

  脫貧攻堅離不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助推脫貧攻堅。詮釋時代發展的辯證法,演繹山地拔窮根的新故事,烏江岸畔的思南,正涌動新潮,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