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所謂數字經濟,是指人們通過大數據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進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討論時也強調,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這充分表明數字經濟在宏觀層面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助力激發新動能,事關發展全局。總的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涉及基礎設施、產業基礎能力、基礎科學研究等方面,要從這三方面著眼發力,推動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從而更好增強我國經濟活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既是數字產業化的物理和技術基礎,又是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支撐,還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手段。從技術層面看,當前數字基礎設施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各類數字平臺。同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科技正在推動構建一個更廣泛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總的來看,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要把握趨勢,遵循需求導向、規劃引領、區域統籌和政企協同的原則。首先,要堅持現實可行性和未來前瞻性相結合,統籌考慮發展需求、區域基礎條件、項目成本收益等因素,科學規劃建設規模、布局和時序。其次,要堅持技術先進性和技術層次性與路徑多樣性相結合。技術先進性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高性能的保證,技術層次性和路徑多樣性是滿足多樣化需求、促進多維度發展的需要。堅持技術先進性并采用多層次技術和多樣化技術路徑既能保證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在總體上處于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又能滿足國內多樣化發展需求,還能在不同的技術路徑競爭中實現新的前沿技術的突破,降低單一技術路徑開發和利用風險。此外,還要堅持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相結合。通過政企雙重主體共同作用,促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健康發展。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數字型產業體系是數字經濟的基本產業形態,其核心是以數字前沿技術為依托的數字產業鏈,演進的基本支撐是數字產業基礎能力。產業基礎能力既包括提供基本生產資料的能力,又包括提供產業底層要素的能力,具體可表現為基礎技術研發能力、基礎軟件開發能力、基礎材料供給能力、基礎零部件制造能力、基礎工藝設計能力等。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缺乏、產業底層要素供給不足、產業鏈水平不高等問題,亟需提升數字經濟產業基礎能力。
一方面,要加快提升數字經濟底層要素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模式從集成創新向原始創新和系統創新轉變。數字經濟發展最底層的要素是技術和數據,而數據要素的供給與算力和算法水平相關。在國家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環境下,這種供給能力取決于自主創新水平。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圍繞最緊迫、最關鍵、最核心的數字領域前沿技術,集中政企研各方資源,完善開放式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機制,健全原創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相互支撐、融合發展的創新體系,實現從點及面的技術突破,夯實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基礎。另一方面,要針對數字產業鏈最薄弱的關鍵環節,加快產學研一體化和應用場景建設,充分利用科創板等資本市場,推動原創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進程,提升數字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基礎能力。
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基礎科學研究是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石。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正在加速演進,數字領域的科技競爭加快向基礎研究前移。總體上,我國數字領域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處于較高水平,但也存在數學等基礎科學研究短板突出、基礎研究投入不足、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等問題,導致數字經濟所依賴的基礎軟件、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等自主可控性不強。破解這些難題,應瞄準數字科學前沿,加強基礎研究前瞻性部署。要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原始創新的作用,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的銜接,推動基礎學科前沿探索和研究成果共享;要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建立跨學科、跨區域實驗室共建共研共享機制,推動實驗室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化配置;要建立國際通行的訪問學者、博士后等制度,鼓勵聯合培養和交叉培養,加快基礎科學人才和團隊引進和培養。此外,還要進一步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成果評價機制和職稱評定制度,形成鼓勵原創、寬容失敗的基礎科學研究制度體系和創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