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業務一經放開就吸引大量關注,北京等地具備防控條件的博物館開始有序開放,全國電影放映場所開始穩步有序恢復營業……7月以來,越來越多的行業陸續復工復產,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正在不斷步入正軌。

  當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靠的是黨中央的科學決策,靠的是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正確指導。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這一重要要求,為科學處理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發展的關系提供了重要遵循,為下一階段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劃定了目標任務。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嚴重挑戰,對未來也將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適應疫情長期存在的新形勢,打好疫情防控的主動仗,我們才能變壓力為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重回正軌。打個比方,過去是無疫狀態、“晴天”環境,可以放開手腳干活,今后是常疫狀態、“雨天”環境,必須“一手撐傘,一手干活”。堅持適應常態化防控要求的發展思路,對常態化防控的認識必須到位,策略調整選擇、防控措施落實、應急工作準備要精準。這其中,推動實現“兩個轉變”至關重要。

  一方面,對發展環境的認識,要從“無疫狀態”向“適應疫情長期存在”轉變。無論是國內發展還是國際交往,風險挑戰是常態,風雨兼程是必然。我們需要做的,是從一個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既下好防范風險的先手棋,也用好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在“晴天”轉為“雨天”的形勢下,無論是國家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出臺產業政策,還是企業生產活動、勞動力選擇方式等,都必須將疫情防控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運用底線思維做好充足準備。越是環境復雜,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憂患意識,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發展方式的考量,要從“無疫發展”向“帶疫發展”轉變。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脫貧攻堅戰扎實推進……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上半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積累了重要的制度和實踐經驗。下一步,我們必須堅持“一手撐傘,一手干活”的原則,將疫情防控措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加以統籌推進,處理好應急舉措和長遠發展的關系,處理好重振經濟和完善治理的關系,既要有效防控疫情,又因勢利導促進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維穩,最大程度減低疫情帶來的損失。

  越來越多國際人士意識到,中國不僅成為第一個從醫學意義上打敗病毒的國家,而且成為第一個在經濟發展上克服衰退、重回增長的國家。科學處理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將疫情防控措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加以統籌推進,中國必可以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