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6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6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其中病毒來源分析中指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Ⅰ,該毒株比當前歐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本次疫情可以排除由動物病毒外溢傳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傳播毒株或武漢流行毒株導致。疫情在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傳染模式,推測主要為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傳播或經物品表面污染的間接接觸傳播。

  那么,毒株比當前歐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意味著什么?北京此次疫情接下來的趨勢如何?我們就此采訪了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的專家。

  總臺央視記者 蔣曉平:根據你們對北京新發地的疫情的溯源調查,你們現在調查的結果是什么樣的?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根據新發地疫情的調查,尤其是我們做的全基因序列對病毒進行的研究分析,證實了本次的疫情就是病毒的來源不是從我們所謂的宿主和中間宿主的外泄引起的,也不是我們先前在咱們武漢流行的毒株引起的,是哪里的呢?我們看了對比以后,發現它跟歐洲三四月份流行的毒株基本是一致的

  總臺央視記者 蔣曉平:這說明什么問題呢?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這就是我們溯源要解決的問題。第一個首先要考慮到人的傳播,是不是在這造成了一次暴露引起的?我們環境當中也檢測到了,比如說它(新發地)的水溝里面,比如在魚的表面等等檢測到了,那是不是環境污染?當然我們也可能不排除食品的污染。大家知道歐洲疫情流行也是相當嚴重,是不是那的工作人員在冷加工的時候,造成的污染帶到中國。

  疫情發生后,北京市各級政府快速采取強力的防控措施,預計新發地批發市場相關傳播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雖然最近發現若干感染來源尚待進一步調查的病例,但北京開展大規模人群檢測結果提示,與新發地批發市場無關的人群感染率極低;在北京已經加強監測和強力擴大社交距離的防控措施下,疫情進一步傳播風險低。(總臺央視記者 蔣曉平 史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