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

  作者:光明網袁晴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至。

  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背后,寄托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撫今追昔,古人今人都將這種美好愿景和家國情懷落筆成文,藏于詩詞佳作當中,化作記憶,加以傳承。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蘇軾《浣溪沙·端午》寫道:“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人們以五彩絲線系手臂,名之為長命縷;胸前佩掛符箓,以避災邪。如今,隨著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富足起來,惡月惡日已經離我們遠去,紀念先人們愛國忠義的高尚情操,成為新時代的主流。

  萬里江山,屈原精神代代流傳。千百年來,端午二字已成為傳承、弘揚、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載體,是有著符號意義的“根”。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唐代文秀的《端午》中寫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端午》詩,表達了詩人在端午節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更是對昏君奸臣的憎恨和鞭撻。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北宋張耒的詩,短短數言,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苦凄情和對屈原的思念。

  文人墨客通過詩詞悼念屈原,在思接千古的家國情懷中積蓄前行的力量,感受中華民族傳統風骨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思考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江河湖海,龍舟競渡勇往爭先。作為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龍舟競渡的場面在詩詞中更是蔚為壯觀,端午賽龍舟已經化作一種奮勇爭先的精神圖騰。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唐代詩人張建封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競渡歌》:“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作品充分反映了端午節龍舟比賽的壯觀場面。

  時光在變,人們過節的方式也在悄然改變。但是,節日的背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沒有變,人們對團結協作、努力奮斗的精神追求沒有變,人們對愛國情懷的堅守沒有變。

  奮進在新時代的億萬中國人民,在繼承、發揚端午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將傳統節日化作最美麗的文化符號,通過紙筆氤氳出他們心中美好的“筑夢”畫卷。

  端午節到來之際,光明網特邀當代詩家詩詠庚子端午,以饗讀者。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湘月·汨羅懷屈原

  范詩銀

  拍欄枉渚,悵弦鳴煙淼,華分新蝶。

  看取千年流夢碧,多少悲音無接。

  繞指騷愔,彈襟郢燼,幾首寒心闋。

  一聲長嘯,汨羅應記孤月。

  被發楚鬼湘魂,問天叩廟,此苦憑誰說。

  縱使柔腸能寸斷,怎奈鼓疲金歇。

  前日芝蘭,昨時簫劍,故國迷荒闕。

  蒼云酸眼,無邊飛淚噴雪。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鷓鴣天·庚子年端午情懷

  田鳳蘭

  惹我離騷九曲腸,龍舟競渡祝端陽。

  蘭花美比詩花美,粽子香含艾葉香。

  搏綠浪,舞霓裳,心同屈子醉雄黃。

  情懷總系家國事,夢里徘徊到楚鄉。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訴衷情 庚子端午他鄉抗疫忙

  何云春

  又臨端午粽飄香,恰遇疫之瘍。

  京都大考開卷,眾志聚禎祥。

  風瑟瑟,水茫茫,笛聲揚。

  故園離別,守望他鄉,共享安康。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清吟端午

  蒲潤康

  荷尖蜓立品芬芳,柳岸鶯啼鼓樂揚。

  粽子香飄天問遠,龍舟競渡國人忙。

  千村織錦承先志,萬戶流霞共小康。

  艾葉避邪防線守,堯年華夏醉風光。

【詩詞里的傳統節日·端午】品讀家國情懷 “粽”享美好生活

  端午

  馬澤平

  再也不會有比此刻更美好的時辰

  你坐在經案前寫字

  燈光又亮了一些

  你把其中幾頁丟進紙簍里

  現在,它們暫時遮蔽住

  剔骨之心

  和你聽到的汨羅河水

  一樣寧靜

  現在,月光穿透窗戶

  均勻地散落在你和稿紙上

  ——你獻出身體里

  潔白的浪花

  你為這夜鍍上了金身

  庚子端陽,向大家道一句:順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