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在吳忠的第一個考察點,就是“十二五”生態移民村——弘德村。通過土地全部流轉給企業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甜瓜,創辦肉牛、羊等養殖專業合作社,開辦扶貧工廠等,弘德村去年整村脫貧,走出將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好模式。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堅持將生態建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通過開展生態種植、展開生態脫貧增收工作,在守護綠水青山的過程中,走出一條生態致富雙贏的扶貧之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既要織好山川秀美的“綠被子”,也要鼓起百姓致富的“錢袋子”。江蘇泗陽從種桃樹到賣桃花茶、賞桃花景,生態桃林長出10億元產業,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做“生態+”,點綠成金。生態環境本身就是重要資源,就是寶貴的生產要素。依托資源稟賦選準產業,深挖綠色產業潛力,多措并舉穩固脫貧成果,讓更多群眾吃上了“生態飯”。

  全面小康的幸福新生活,離不開青山綠水的秀麗裝點。用“生態綠”增加脫貧攻堅的“含氧量”、“含金量”,實現保生態和促脫貧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