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8日公布202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逆差2076億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845億元,服務貿易逆差3281億元,初次收入逆差681億元,二次收入順差41億元;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順差2076億元,其中直接投資順差1043億元,儲備資產減少1754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消費領域——龐大的消費需求受到抑制;投資領域——眾多大中型投資項目受疫情影響長時間停工停產;出口領域——疫情在國際上的大規模蔓延使得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相對來說,得益于國內及時有效的疫情防控舉措與全面復工復產,消費與投資領域正在逐漸回暖,受制于全球經濟不景氣造成的出口受阻則略顯嚴重。但即使在這樣的不利情況下,中國的第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也穩中向好,穩住了國際貿易的基本盤。

  基礎良好,貨物貿易保持順差。國際貿易分為進口與出口兩部分,我國長期處于貨物貿易順差地位,即出口大于進口。當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造成巨大影響時,我國的出口型產業尤其是面向美國、英國、法國等歐美國家出口產品的產業必將受到沖擊。第一季度我國的貨物出口為4685億美元,同比下降11%,而進口僅僅同比下降2%。但在進出口降幅差距如此之大時,我國貨物貿易依然繼續保持了順差,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達到264億美元。這都要歸功于我國擁有的良好國際貿易基礎在疫情對進出口產生沖擊時起到了緩沖器作用,為減少國際收支表中的經常賬戶逆差貢獻了巨大力量。而隨著我國經濟逐步復蘇,快速步入正常發展軌道,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將進一步的好轉,助推國際收支更加平衡。

  危中尋機,服務貿易逆差縮小。每一場危機都是對現有秩序的一次沖擊,在對既有存在造成破壞的同時,往往也蘊藏著新的發展機遇。從零時區的倫敦到東九區的東京、從北寒帶的莫斯科到南溫帶的開普敦,中國游客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并為當地帶來大量的消費。由于國內外疫情影響,加之全面推進的復工復產,許多國人取消了原定的出國旅行計劃,使得在服務貿易逆差中占主要部分的運輸、旅行兩項逆差同比下降,服務貿易逆差也大幅下降。2020年一季度,服務貿易逆差同比下降26%,其中旅行逆差同比下降28%,運輸逆差同比下降6%。出國旅行的游客減少了,但旺盛的旅游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游客將出國游、長途游更改為國內游、周邊游,帶來的是國內旅游業、運輸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全面復蘇再添上了“一把火”。據統計,僅在五一期間全國便接待國內游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5.6億元。

  防控有力,國際投資持續注入。多難興邦,猝不及防的危難是檢驗一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最好試金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僅用短短數月的時間便控制住了疫情,基本隔斷疫情國內傳播途徑。穩定安全的國內投資環境,不斷釋放的經濟改革紅利,加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讓中國經濟成為了全球經濟不景氣下的一抹靚色。據統計,2020年一季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187億美元,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336億美元,直接投資凈流入149億美元。正如美國經濟學家蒂伯特提出的“用腳投票”理論,資本、人才、技術流向能夠提供更加優越的公共服務的行政區域。國外資本投資的持續凈流入體現的是國外投資者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肯定、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預期的信心。

  “君不見長松臥壑困風霜,時來屹立扶是堂”。沖擊是短暫的,困難是暫時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進出口無疑會受到極大影響。但經濟發展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精準施策,立足實踐的及時調整政策方針,必將可以不斷修正我們的經濟發展路徑,引導中國經濟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取得更大的成績!

  作者:寒江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