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光明日報通訊員 周曉穎
5月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重點工作。來自會上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已達到去年的95.4%,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復工率達97%。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如何穩定貧困人口就業?如何以就業促脫貧?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精準對接,“點對點”勞務協作有成效
5月6日,浙江湖州南潯區南潯鎮的浙江海達門控有限公司車間馬達轟鳴,東西部扶貧協作第一批來自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的員工洪其梅正在指導新來的老鄉牟雪清熟悉機器操作。
為有效緩解此次疫情帶來的用工難,南潯鎮創新“扶貧+復工”模式,統計轄區內企業用工情況,羅列空缺崗位,借助云平臺,在扶貧對口地區優先發布招聘信息,開展遠程招聘會,打通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地域限制,助力脫貧攻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貧困戶外出務工受到影響。為此,浙江、湖北、廣東等地積極行動,及時采取有力措施,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
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太暉介紹,疫情期間,湖北積極與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開展“6+1”勞務協作行動,同時大力推進省內對縣、市內對村、縣內對人的“三級勞務協作”對接機制,周密制定返崗方案,逐村逐戶核實返崗需求,優先組織貧困人員返崗務工。截至5月8日,全省有意愿外出務工的185萬貧困勞動力,已安全有序外出157萬人。
為全力幫助貧困戶返崗就業,廣東加大貧困勞動力“點對點、一站式”有組織輸送力度。疫情發生以來,廣東省共聯合對口協作地區開行扶貧返崗專列12趟,省際專車2700余班次,點對點精準接送超8.9萬名外省貧困勞動力返粵返崗。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要求各地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動態,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推進“點對點”勞務協作;用好考核指揮棒,把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情況作為中西部省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評價的重要內容。
工廠建到家門口,就地就業促脫貧
初夏,位于山東省臨清市老趙莊鎮的賽誠制衣公司車間里,貧困戶趙修華正在緊張忙碌著。像趙修華一樣,在這個企業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3戶,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都已實現脫貧。
賽誠制衣公司負責人齊有明是老趙莊鎮齊樓村人,常年在青島、濰坊從事服裝加工產業,為促進鄉村振興,2019年他毅然回鄉創業、回饋鄉鄰。
工廠建到家門口,就業脫貧不是夢。齊有明介紹,針對農民因年齡過大、上下班不方便、時間不能充分保證等問題,賽誠公司創新采用“領料”加工模式,讓這些有就業意愿和勞動能力的農戶,定期定時來工廠帶料回家加工,進行產品檢驗、清理服裝線頭、二次簡單包裝等工序,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
在農村,更多的企業和合作社把工廠和扶貧車間建到貧困戶的家門口,保障村民就近就地就業,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就業促脫貧,確保脫貧路上不讓一人掉隊。同時,各地通過設置生態護林員、村級公益崗等途徑,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
王太暉介紹,僅湖北全省就設置了6.7萬個生態護林員崗位,利用村級光伏扶貧收益設置7.7萬個公益崗位,托底安置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
扭住“龍頭”,做大勞務經濟“蛋糕”
疫情發生以來,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的春茶采收遭遇兩大困難,外地茶商不能進山收購,外地、外籍勞工無法上山務工。為保護茶農利益、鞏固脫貧成果,西雙版納等滇茶主產區政府聯合企業采取多項措施,穩就業、穩產業、促脫貧。
在布朗山七彩云南有機茶莊園,來自紅河、楚雄、普洱及西雙版納州本地的貧困戶180余人,在這里定居就業。“我們每月不僅可以領到2000元的工資,每戶還有免費的獨立住房,家中有孩子在上學的,按月還可以領生活費補助。”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富東鄉貧困戶鐵長生說。
在云南勐海縣新班章、老曼峨等村寨,十年前還是石棉瓦、木頭蓋的吊腳樓和泥土路。如今,寬敞的水泥路連接各村,家家戶戶都建起了明亮潔凈的小洋樓。
“茶農既是合作伙伴,更像是兄弟姐妹。雖然企業自身因疫情面臨經營壓力,但我們還是決定盡全力穩就業,保護好茶農的利益。”七彩云南品牌創始人、諾仕達集團黨委書記任懷燦說。
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云南扭住就業扶貧“龍頭”,做大勞務經濟“蛋糕”。及時摸清省內14.8萬戶企業復工、用工情況,提供崗位200多萬個。目前,全省共建有扶貧車間2191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67萬人,依托鄉村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35.78萬人。
“要清醒地認識到,全球疫情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帶來影響,就業扶貧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必須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筑牢產業扶貧根基,扭住就業扶貧‘龍頭’,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國務院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說。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10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