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5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河南轉運隊,雷神山醫院遼寧醫療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援鄂醫療隊相關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會上雷神山醫院遼寧醫療隊代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劉志宇就青年醫療隊員在抗疫一線發揮的作用作了相關介紹。

  劉志宇表示,正值五四青年節,再回想抗疫前線的青年——尤其是80后、90后,在雷神山院區這段歲月里所起到的作用,確實讓人很感慨,也很感動。大醫二院醫療隊174名隊員中90后隊員占51%,遼寧省其他醫療隊90后的比例和這個數據也差不多。同時,醫療隊在雷神山院區照料的患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60歲以上患者比例是51%,80歲、90歲以上的患者有數十名。以大醫二院醫療隊負責的病區為例,有10名90后的老人患者,所以是年輕的90后照料年老的90后,這也是雷神山院區的一道風景。

  劉志宇表示,雖然90后報名時都是主動請戰,充滿了血性的情懷,但在2月9日凌晨飛抵武漢時,確實感受到了一些隊員些許的不安甚至恐懼,落地之后,不安的氣氛在有些范圍內可能還顯得更加濃烈一些。而醫療隊到武漢進入工作狀態以后,當時90后隊員的心理狀態就如同一個90后隊員寫的“我的怕與不怕”:我怕,是因為看到武漢日漸增長的數字;不怕,是因為我想起了我身上穿的這身白袍。我怕,是因為看到了我們的醫護人員有陸續倒下的情況;不怕,是看到我們更多的武漢同行前赴后繼。在飛機上我怕,是因為這座城市對我來說確實充滿了未知,甚至充滿了一些恐懼;但是不怕,是看到了很多隊友,以及進入病區后看到患者投來的關愛和無助的眼神。這名隊員說,有這種守望相助,他就不怕了。這是90后既讓人感動又讓人覺得可愛的地方。

  劉志宇介紹,前線的90后隊員有不少是為人女、為人母。當央視記者到病區采訪時,一位護士長平時語言表達很流暢,這時卻往后退。劉志宇很不理解,要求護士長必須講一講醫院病區建設的情況,畢竟這是展示建設情況的一個方面。護士長硬著頭皮講完以后,問劉志宇能不能跟記者商量一下,這個節目不要在黃金時段播。護士長解釋說怕父母看了受不了,因為她沒有告訴父母自己來了武漢。劉志宇表示,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包括90后年輕的母親,孩子才一歲兩歲,有的甚至不到一歲,只能放到家里由別人照料,充分體現了90后年輕人的情懷和職業本能。

  劉志宇介紹,在前線,90后的年輕人照料了很多90后的老年患者。病區曾經收治一位98歲高齡的重癥新冠患者,這位老人也很不幸,家人五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2人病得很重,有一個女兒跟他一起入住病房。入住時,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基礎病,包括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燒傷、血栓等相關問題,家人沒有抱太大希望,但是老人2020年4月26日應該過99歲大壽,所以還是抱有些許生的希望。經過醫療隊專家團和雷神山醫院幾層專家團的評估后,認為尚有可為的可能性。經過病房專家、病區專家,包括護理團隊19天的精心治療護理,這位老人在入院后的19天順利出院。劉志宇表示,在這19天中,如果沒有諸多90后醫生、90后護理團隊提供很好的營養支持、很好的血栓治療防護、很好的臥床并發癥的防范、很好的心理呵護,這位老人想平安離開這里是很難的。這也彰顯了90后的技術能力和情懷擔當。

  另外,在雷神山醫院有一條充滿溫度的走廊,有一面文化墻。這個文化墻當時倡議的背景,就是因為醫療隊內一些90后醫護人員下夜班需要釋放壓力,同時他們又覺得這個臨時的戰地醫院走廊缺乏溫度,所以就用他們的筆、用他們的智慧,在一面面走廊的墻壁上畫下了大連的文化,畫下了遼寧的文化,當然廣東、上海的醫療隊也分別畫了他們的文化,讓武漢的熱干面深刻感受到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美食,其實承載的是各地人民對這里的支持和幫助,讓這個走廊變得很溫暖。劉志宇表示,在雷神山醫院工作過程當中,也見到很多年輕的90后的建筑者、志愿者,包括一些后勤保障者,他們跟年輕的90后醫護人員一樣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拼搏精神,這也讓他很欣喜地看到未來的中國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