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調研時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購物”“云端消費”在一些發達地區早已司空見慣,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廣大鄉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這還是個“新鮮事”,特別是“直播帶貨”這樣的形式,很多老百姓接觸得還不多,更別說是在“云端”賣農家“土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些地方交通不暢,線下銷售渠道受阻,導致城市和農村面臨基本生活物資“難買”“難賣”的窘境,直接催生出“云端銷售”的火爆。各地政府紛紛把農家好貨推上“云端”,架起“直播臺”,很多政府官員走進“直播間”當起“主播”,為當地農副產品代言推介。廣東徐聞5萬斤菠蘿兩個小時內銷售一空、山西靜樂9萬斤雜糧被“拼光”、陜西宜川一場直播賣出18萬斤蘋果……搭上“云快車”,農家好貨火了起來,原本只為拓寬銷售渠道的“無奈之舉”變成了一次助農解困的“成功探索”。

  如何實現總書記對電商助農“大有可為”的殷切期盼,讓滿載農副產品的“云快車”行穩致遠,跑出實現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加速度”,避免“一夜爆紅”又“迅速過氣”的尷尬,是“熱賣”之后我們應思考的問題。

  “云快車”亟須“優車手”。縣長直播帶貨是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一次有益探索,但縣長們有其法定的職能職責,不可能長期充當“帶貨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通過加強宣講、網絡技能培訓、電商銷售競賽等方式,充分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老百姓摒棄“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懂網”“觸網”, 成為有能力駕馭“云快車”的“優車手”。

  “賣得火”還得“過得硬”。網絡拓寬賣家銷售渠道的同時,也為買家購買增加了選項。要想讓“寶貝”熱賣,品質是保障,要讓產品足夠“硬核”,功夫還得下在“線下”;要提升農副產品生產的綜合管理效能,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把好質量關;要以品牌為引領,加強和農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善于因地制宜、開拓創新,讓“標簽”更鮮明,“品牌”更響亮。

  “快車道”保障“加速度”。電商對農副產品銷售來說還是新興業態。隨著農村電商的深度發展,必然帶來農村對信息通訊、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的“新需求”。但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相關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突出,個別地方的網絡設施不足以支撐“直播”所需的“大流量”。這就要求我們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前謀篇布局,統籌推進5G“新基建”向農村延伸,修好“快車道”,保障“云快車”跑出“加速度”。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技術的更迭層出不窮。歷史只會眷顧奮進者、搏擊者,勢必會淘汰猶豫者、畏難者。互聯網是“最大變量”,也是撬動發展的“最大增量”,唯有主動接納新事物、新業態,順勢而為、擔當作為,方能實現“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