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比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也付出了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為了穩住我國經濟“基本盤”,持續推動經濟“巨輪”破浪前行,尤需化“危”為“機”,“危”中尋“機”,抓住新的經濟增長點。

  疫情期間,雖然傳統產業受到較強沖擊,但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迅速“補位”,云端互動、數據拼單、借網絡直播帶貨、靠工業互聯網轉產等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形成發展新動能。布局“數據經濟”不但是對沖疫情影響的有利抓手,也是規劃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要加快落實各項布局措施,穩穩抓住經濟增長新機遇。

  投資基礎建設,夯實數字經濟基礎。“新基建”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特別是對于“數字經濟”而言,活躍的線上交易,必然要求服務器、網絡設備設施等的迭代升級,這些都需要“新基建”作為堅實支撐。要引導各類資本投向服務器、5G、超高清視頻終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要加快社區、寫字樓布局快遞、外賣無接觸取貨點或智能取貨柜,補齊民生設施短板;要集中優勢資源突破數字經濟領域的核心技術,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數據產業鏈、價值鏈和數據生態系統,切實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夯實基礎。

  開拓應用場景,引導數字經濟活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是促進傳統經濟活動的數字化升級。疫情期間,一些原本存在但不溫不火的新產業抓住了數字化轉型機遇,通過拓展應用場景和深化產品,迎來了發展壯大。因此,要出臺鼓勵舉措,支持5G通信、人工智能在不同產業的場景應用,加快培育網絡3D購物、在線問診、在線教育、云端展覽等新經濟模式,壯大數據要素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利用互聯網手段,打通線上和線下、消費端和生產端的阻礙,加速物聯網在不同領域的落地,暢通數字經濟發展。

  提升監管能力,保障數字經濟安全。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有賴于數據的充分流動、數據的共享機制、協同效應還有數據的確權與保護。要加快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對遠程生產組織方式、在線服務方式的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縮短審批流程,加快數據流動,布局數字經濟;要通過完善相關法規對海量的以聚合形式存在于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等網絡平臺的數據進行確權和保護;要針對新產業新業態特點,要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監管,推行以遠程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加強數據有序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確保數字經濟安全運行。

  多措并舉,通過強化新基建、突破技術瓶頸、引導產業轉型、確保運行安全,為數字經濟“備足彈藥”,助力“火力全開”(鐘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