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汪甦 通訊員何勁)“2月24日:每天看著新聞報道中一線的逆行者們舍命保護武漢,自己也一直想為深愛的城市做點什么。晚上看到團市委、武漢青年志愿者協會招募商超服務青年志愿者,我也報一個。”

  “2月29日:收到商超開的志愿者證明,終于可以使出我的洪荒之力了。”

  ……

  疫情期間,“90后”志愿者何爽用11篇樸實的日記,記錄下她當“分揀員”的辛勞和感動。4月16日,已經復工的何爽回到了自己原來的會計崗位上,她說:“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何爽在打包愛心蔬菜

  最忙時人均要分揀、稱重、打包近一噸蔬菜

  29歲的何爽來自荊門,在武鋼大數據產業園工作。疫情發生后,她選擇留在武漢。“3月1日8時30分,我準時到達武昌區余家頭武商量販門口,今天有8個志愿者。就是戴著口罩,也能感受到大家的熱情和認真。穿上了‘紅馬甲’,我的心都被志愿正能量給填滿了”。

  每天早上,她和其他志愿者會先對商超進行消殺,然后開會領任務,“比如我的崗位是分揀員,負責卸貨、分揀、稱重、打包、配送政府補貼的10元愛心菜。店長會提醒大家一定要保證菜品的衛生安全,1包10斤重的愛心菜,菜量只能多不能少。”何爽說,商超對接附近各小區的愛心菜訂單最多時達七八百份,“1份10斤,最忙的時候志愿者和超市工作人員一起,人均要分揀、稱重、打包將近一噸蔬菜”。

  她在日記中寫道:“卸貨現場,幾輛大貨車上的一袋袋蔬菜擺得滿滿當當。志愿者里的男同學二話不說,上手就是一人一袋。我也擼起袖子,趕緊沖上去抱起一袋!好吧,它一動不動!”何爽笑稱,成為志愿者后,自己真成了“女漢子”,“一開始,一袋三四十斤重的蔬菜得和別人合搬,到后來我一個人單手就能提起20多斤一捆的萵苣”。

  忙完一天回家看到門邊有小區送的愛心菜

  “3月5日:干完6小時分揀工作后,微信群里,志愿隊隊長詢問大家累不累、苦不苦,要不要調整下,但是沒有一個人‘認慫’。”

  在她的志愿服務日記里,也見證了疫情期間物資供應越來越充足。“3月9日:超市到了排骨,我也興沖沖地小試了‘牛刀’剁排骨,結果手掌虎口處全部磨破,頓覺丟臉。”“3月14日:我到青山區新溝橋街蔣家墩社區幫忙分活魚。面對一卡車的魚,壓力山大!憑借我在商超快速打包的技能,我‘嚓嚓’兩下子就給魚系好袋子,社區書記還夸‘志愿者真是幫了大忙。’”“3月16日:各種物資供應都更加齊全了,不僅有蔬菜、冷凍肉,還有了牛奶、豆腐、魚,品種越來越豐富,相信馬上就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將近一個月的志愿服務,何爽收獲了許多感動:當她忙完一天回到家看到門邊有袋小區送的愛心菜,感慨“我在服務別人,也在被人服務著”;瞞著父母報名成為志愿者,中途不慎“暴露”后,父母不僅不責怪還打來一筆生活費,令她感動落淚。

  “這是我第一次當志愿者,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次。”何爽說。像她領取到的《青年志愿服務證書》里寫的那樣,她無畏艱險、挺身而出、真誠奉獻,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一代的硬核擔當,傳播了志愿者的溫暖善意,書寫了屬于自己的戰疫青春,為奪取武漢保衛戰的全面勝利貢獻了青春力量。

  記者手記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何爽的聲音細細柔柔的,和“女漢子”的形象大相徑庭。結束志愿服務已有些日子了,復工后,她仍念念不忘,把這段志愿者經歷視作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就像她在3月20日的最后一篇志愿者日記里寫下的那樣:“眼看復工在即,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感謝在這個特殊時期有這樣一段難忘的經歷,經過這次疫情,我們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也懂得了舍小家為大家的深刻含義。每一天我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武漢在變好,希望我們志愿者‘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編輯: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