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菜籃子”是否供應充足,價格是否穩定,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菜籃子”雖小卻事關民生,關乎民心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一個“菜籃子”,兩頭連著民生,一頭是百姓餐桌,一頭是田間地頭。面對疫情期間蔬菜穩產保供的大考,全國各地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出迅捷有力、細致溫暖的保民生、保生產舉措,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為阻擊疫情筑起堅強后盾。
市民在蔬菜批發市場里選購蔬菜。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從全國來看,重點“菜籃子”產品市場供給總體充足,市場運行基本平穩,市場價格有漲有跌。但也要看到,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的蔬菜供應存在品種和數量不足問題,而一些蔬菜產區又存在銷售難的問題。
究其原因,或與產銷無法順暢對接有關。這其中,蔬菜從田地里摘下來,經過采購商和貨車運輸,再經過菜市場到市民,運輸環節的暢通至關重要。
要想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就必須在做好疫情防控、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復農業生產,搶收蔬菜,有序推進春耕備耕,各地農業、商務、交通等部門也要積極引導有關協會和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和營銷,暢通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道,解決部分地區農產品和農業生產物資運輸受阻問題。
守好百姓“菜籃子”。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為了保障“菜籃子”安全和價格穩定,農業農村部第一時間加強了農產品市場運行監測工作,啟動了“菜籃子”產品價格日報制度;為暢通農產品“出村進城”,商務部要求物流企業引導物流資源向滯銷地區傾斜,針對滯銷產品降低物流配送費用;在農產品供應組織方面,商務部建立百家大型流通企業產銷調運機制,各類商貿流通企業助力生活必需品市場不脫銷、不斷檔;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還部署各地加強市場監測,督促超市增加補貨、補架頻次,及時投放儲備蔬菜……
此外,針對個別地區出現的哄抬“菜籃子”“米袋子”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問題,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民生領域價格違法案件,確保了市場平穩運行。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應對疫情期間部分小區封閉等問題,多地還開啟了“線下無接觸配送”和“團購進社區”等模式,讓居民不出小區也能“云”采購。
防控疫情抓農時,穩產保供促增收。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在疫情防控緊要關頭,從中央到地方一攬子支持“菜籃子”穩產保供舉措的陸續推出,解決了疫情期間人民生活的一大難題,也幫助田間的農戶打破了滯銷困境。
從目前的形勢看,盡管相關政策措施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但并不等于到了可以喘口氣、歇歇腳的時候,還需要不折不扣抓好政策落實落細,守好百姓“菜籃子”,努力把疫情對農產品產購銷的影響降到最低。
從長遠來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抓好農業生產、保證農產品充裕供給,是穩物價、穩預期、保民生的重要基礎。而眼下,儲備種子、化肥等生產物資,對農機設備進行維修保養,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等活動,就是春耕籌備時期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一環。
小小“菜籃子”,民生“大工程”。穩生產、保供給、紓難題,還需一鼓作氣、乘勢而上。(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