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

  光明日報駐赫爾辛基記者 張智勇

  近日,立陶宛主要媒體《立陶宛晨報》報道了立陶宛在華留學生保柳斯·伊萬諾夫的近況。保柳斯在遠程采訪中介紹了親歷中國抗擊疫情的見聞體會,贊揚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及對世界的擔當貢獻,在立國內引起強烈反響。

  保柳斯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生,他在遠程采訪中描述,由于一周前從上海返哈,所以正處于嚴格的隔離狀態。他很理解這種措施的必要性,認為“如果沒有嚴格的限制,病毒肯定會進一步傳播”。保柳斯在疫情開始后沒有聽取朋友的建議返回立陶宛,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感受這一切。

  保柳斯所在的學校安排了專職人員給他送來一日三餐的免費飲食,每天兩次檢測體溫。保柳斯說,他感到這次疫情讓中華民族更加團結,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當地人們都在采取著非常負責任的衛生防護行為。中國為遏制疫情所做的努力給保柳斯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次疫情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打擊都將是沉重的,但我毫不懷疑采取嚴格強硬的防護措施有助于控制該病毒的蔓延”。

  保柳斯還樂觀地介紹了他的隔離生活,房間里雖然沒有電視,但可以通過網絡保持信息通暢,包括在社交網絡上與朋友們保持聯系和交流。他對中國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感到樂觀,認為隨著病例統計的增加,被治愈出院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保柳斯認為,“如果不是采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疫情將迅速蔓延擴散”,反映了國際友人對中國有效阻遏疫情向世界其他國家蔓延的客觀了解與公正認知。該文章還向立陶宛讀者介紹了如何從個人做起防控此類病毒的衛生知識和措施。在中國全民一心抗擊疫情以來,立陶宛媒體一直保持積極、負責任的態度進行著客觀報道。

  我駐立陶宛使館18日在《立陶宛晨報》發表了申知非大使的署名文章《向“保柳斯”們致敬》,文章表示,在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熱愛東方文化的保柳斯主動選擇留在哈爾濱體驗疫情下的中國生活,這一特殊經歷,幫助他從另一個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通過他的介紹,也讓更多立陶宛朋友看到了更加立體、真實的中國。正如保柳斯所描述的,“中國人民團結了起來,以最嚴格的措施聯防聯控”,戰“疫”中我們沒有忘記堅守在中國的外國友人。各地留在中國的“保柳斯”們都納入了基層政府和街道社區工作機制,保障他們在生活、防疫、治療等方面的需求,尤其像保柳斯本人在隔離期間同樣與中國民眾一樣得到了關懷和保障。

  患難見真情。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中國并不孤獨。立陶宛總理斯克韋爾內利斯向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去慰問電,堅定支持中國人民、一線醫務工作者抗擊疫情,表示愿意提供必要的援助。立陶宛各界近期也紛紛向中國人民致以慰問和祝福。疫情是一時的,友誼和合作是長久的。在不確定性日益突出的今天,跨越國界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愈加重要。

  (光明日報赫爾辛基2月19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20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