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任伍

  2019年11月18日至21日,我作為來自高校的專家代表,與來自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新聞網站、地方網站的編輯記者等60余人一道,參加了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主辦,光明網、江蘇省委網信辦承辦的“鄉村振興在行動——走進江蘇”主題線下活動。短短幾天時間,我們先后走訪了南通如皋的顧莊社區,泰州的宗林村、河橫村、小楊村,常州的梅林村、殷村、仙姑村,鎮江的唐陵村、西馮村和世業鎮等十余個鄉村和社區。這是我第一次連續走訪如此之多的鄉村,實實地用沾滿泥土的雙腳,丈量著鄉村振興路上紅紅火火的這片熱土;用滿懷期望的雙眼,尋覓經濟發達的江蘇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的新鮮經驗。

  俗話說,眼見為實。幾天的連續探訪,雖然身體上略顯疲倦,但走訪的這些鄉村,以鮮活生動的事實,踐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確實讓人大開眼界、大漲見識,廣大奮斗在基層第一線的干部群眾在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的智慧和創造,使探訪的每一個人的心靈受到了一次難得的洗禮。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作為經濟發達的江蘇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上,依托當地特點和資源稟賦,走出了一條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其中蘊含的基本精神實質,為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難得的經驗。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沒有產業的發展,鄉村振興就失去經濟的支撐。走訪的這些鄉村得以振興的根本,在于發展起了一個具有本村特色、適合本村資源稟賦發展的產業。如皋顧莊花木盆景產業,家家栽種花木,戶戶蟠扎盆景,村子像個大花園,村民們一雙雙巧手把方寸盆景做成了致富的“搖錢樹”; 鎮江句容的唐陵村,大力發展苗木產業,建設“綠色銀行”,過去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上訪村”,變成了鄉村振興的富裕村;常州的梅林村、鎮江的西馮村,大力發展草坪產業,人人念著草業“致富經”,實現了草業富村、草坪富民的發展之路;泰州河橫村的農業+旅游產業,小楊村依靠溱湖打造的“旅游+水產業”,通過家庭農場規模種植和創意農業發展示范園的現代農業形式,配以田間人行步道、自行車綠道、騎行驛站的基礎設施,形成田園風光觀光游覽線,發展鄉村旅游業。探訪的這些鄉村,以“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編織出傳統農業向旅游觀光農業、高效農業華麗銳變,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家家住上了寬敞漂亮的別墅,人人生活在濃濃詩意風情的江南水鄉之中。

  二是鄉村帶頭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雁飛千里靠頭雁”,鄉村振興不振興,帶頭人是關鍵。探訪的這些鄉村,大多數缺少資源,過去村民大多依靠種田為生,年輕人出外打工,沒有產業支撐,村民生活貧困,人心渙散,一盤散沙,越散越窮。窮則思變,在關鍵時刻,一些有擔當、有情懷的共產黨員,挺身而出,放棄自己小家的利益,擔起振興鄉村、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大擔子。顧莊社區黨總支書記朱松輝、殷村的黨委書記陳禮斌、唐陵村黨委書記劉樹安、西馮村“吳仁寶式”的優秀村書記李治順等,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擔任村里帶頭人以前,都是依靠聰明才智和膽量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他們富起來以后沒有忘記尚未富起來的鄉親們,響應黨中央號召,毫不遲疑地回到村里,大膽創新,勇于開拓,引進資源,創造產業,帶領鄉親們勤勞致富,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將過去的落后村、貧困村、“北大荒”,轉變為富裕村、文明村、江南好風光。

  三是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標志。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重要的問題是教育農民。鄉村由于大多數地方仍然處于小生產狀態,生活相對分散,因為宅基地、婆媳關系、鄰里糾紛等引發的家長里短的矛盾特別多,因此,加強以鄉風文明、家風家訓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靈魂。探訪的這些鄉村,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都建立起了“村規民約”,“道德模范”“孝老愛親典型”“身邊好人”等上了墻、掛了榜,村里都開設了圖書室、閱覽室、老人活動室、兒童科普樂園、體育健身廣場等文化設施,并且定時開展促進鄉風文明的評比活動。宗林村常年開展“四進農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美德善行榜”“最美庭院”的活動,弘揚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愛崗敬業等鄉風家風,釋放出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正能量。探訪的這些鄉村都注重深度挖掘本地的文化精髓、歷史名人資源和新四軍在這些地區留下的紅色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現實的鄉風文明建設素材,再輔之以離退休在村的老書記、老干部、老教師、老醫生、老文藝文體工作者等“五老鄉賢”在村里的風習教化作用,以及在外創業、讀書的一批年輕人的示范作用,使鄉村的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即使是一些留在鄉村的老年人也親身感受到現代文明帶來的好處和實惠,從而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不竭的內生動力,鄉情親情和樂融融,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保障了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基層黨建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同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堅強有力的組織堡壘的形成,是鄉村振興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保證。探訪鄉村的振興,都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作保障,都打造“鄉村振興+黨建”品牌。建立了黨員示范基地、產業黨建示范區,開展黨員“幫帶致富”先鋒行活動,開設了黨員活動室、黨代表工作室。顧莊社區黨員的家門上都掛著“我是黨員,有事請找我”的牌子;泰州小楊村的“黨支部書記工作室”;泰州河橫村的“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常州梅林村黨員與農戶建立的“結對子”;鎮江唐陵村的“村社合一黨建模式”;西馮村的“黨員頭雁”模式;鎮江四業鎮的“黨員示范崗”模式。鄉村振興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都有黨員的聲音和身影,哪里困難黨員上,哪里艱苦跟我來。基層黨組織的堅強堡壘作用,可以說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次活動,讓我們真真切切地近距離接觸到“一村一落皆是景、美麗鄉村入畫來”的鄉村的富裕和美麗,真實體驗到“看得見田、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意蘊。當我們行走在這些已經富裕起來的鄉村中,看到“生活在綠意濃濃的環境中、過著詩意一般日子”的村民們臉上綻開的笑容,我們也不由自主地迷戀在這塊到處涌動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的熱土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一步深化,鄉村振興將會結出更多絢麗多彩的果實,一個個振興的鄉村也將直接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唐任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