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北京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分析報告》(簡稱《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全市新增機構(不包含個體工商戶)數量約20.4萬個,機構總數突破178萬個,數量接近10年前的2.8倍,比上年增長9.7%。其中,高技術產業機構規模逐年擴大,在2018年新增機構中占比超過50%。

  今天,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報告由該局的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基于北京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庫資源,從北京市總體發展概況、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現狀、“四個中心”建設發展情況和機構生命周期維度的四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機構總體增長平穩,產業布局優化提升

  據統計,2018年北京市新增機構數量約20.4萬個,機構(不包含個體工商戶)總數突破178萬個,數量接近10年前的2.8倍,比上年增長9.7%,總體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

  《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成效,城六區的一般制造業、區域性專業市場、部分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加快向外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相關行業保持了穩定增長,高技術產業機構規模逐年擴大,在2018年新增機構中占比超過50%,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精尖類機構規模也逐年遞增。

  文化中心建設蓬勃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需提升

  《分析報告》顯示,在文化中心建設方面,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文化創意相關機構達到47萬個,新增機構數量約4.7萬個,比上年增長12.7%,文化中心建設欣欣向榮。

  其中,文化用品設備生產銷售及其他輔助服務機構量占比最高,為43%,其次是文化藝術服務業32%,這兩類別對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從2018年收入合計看,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為10703億元,同比增長11.9%,呈現較好發展態勢。

  另外,通過區域分布分析發現,北京在公共文化服務基礎上還有待加強,特別是要加快藝術表演場所、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在不同區域的均衡覆蓋面,確保全體市民共享文化成果。

  科創中心建設規模不斷擴大

  《分析報告》顯示,科技服務業機構是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最重要的力量。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科技服務業機構總量達到74.9萬個,較上年增長7.1%,比全市各行業平均增幅高0.7個百分點,科技服務業較快發展為科創中心建設儲備了力量。

  從區域發展上看,2016-2018年,科技服務業機構呈現“內減外增”、“南快北慢”的特點。主要體現為東城區、西城區、豐臺區、朝陽區、石景山區等中心城區新設科技服務機構增長普遍呈下降趨勢;房山區、順義區、通州區、門頭溝區、大興區等中心城區的外圍區域新設機構普遍呈增長趨勢;同時,房山區、通州區、門頭溝區、大興區等偏南部地區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大部分的北部地區。

  此外,《分析報告》顯示,“三城一區”對科技服務業帶動輻射作用明顯。“三城一區”所在的海淀、昌平、大興、懷柔四個區的科技服務業機構數量穩步提升,其中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的海淀區,科技服務業機構總量和新增數量均位居全市首位,分別為18.2萬個和1.9萬個。

  從區域分布看,毗鄰懷柔區和昌平區的順義區以及毗鄰大興區的房山區和通州區的科技服務業新增機構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特別是房山區新增科技服務業機構較上年增長96.5%,增速位居各區之首。(記者 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