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90%以上的產品,通過海運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廣州銷售冰箱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倡議為廣東產品進入一些新興市場帶來了機遇。以土耳其為例,在開通廣州港南沙港區到土耳其的直航班線后,該企業出口到土耳其的船期不到1個月,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運費更是省了一半。
如今,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從歐洲到非洲,我國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海運服務覆蓋所有沿線國家。一個個“一帶一路”新坐標的構筑,不僅讓我國海運互聯互通指數始終穩居全球第一,更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聯系愈加緊密,書寫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
中遠海運港口NOATUM瓦倫西亞集裝箱碼頭公司。
“軟通硬連” 拓展朋友圈
“一帶一路”源于中國,屬于世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提出和實踐,為各國海上運輸的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
近6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起日趨完善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和行動路線圖。強化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與馬來西亞建立了中馬港口聯盟,與美國、歐盟、日本、東盟等建立了海運合作機制。
“軟聯通”的推進不止于此,我國積極參與海運業全球治理,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年會上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主動發出中國聲音。我國與IMO簽署了《關于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推動IMO文件有效實施的合作意向書》,幫助沿線發展中國家培養海運人才、加強能力建設。
我國還多舉措推動海運便利化實現新突破。以2018年為例,僅這一年,我國就簽署了第三份關于修改《中歐海運協定》的《議定書》,完成中利(比里亞)海運協定續簽工作,完成《中巴(拿馬)海運協定》生效程序并啟動實施,推進與中東歐16國、希臘、巴拿馬等合作重點國家的海事合作……海事“朋友圈”穩步拓展。
海運企業優化沿線布局也取得良好成績。招商局集團、中國遠洋海運等國內航運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線布局不斷擴大。
“紅色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北開始,經天津、青島、上海、福建、廣東到香港,然后出去到南洋,到紅海和吉布提亞丁灣那里,進入地中海馬耳他,然后再回到歐洲。黃線則由渝新歐、京新歐、湘新歐等不同的班列組成。”在一次采訪中,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抬起手,為記者比劃著圓圈的起點、分布與會合。這條精密的航線圖,早已植根在李建紅的腦中。
一艘滿載貨物的輪船緩緩駛離廈門港集裝箱碼頭。
沿海港口提升對外門戶功能
寧波引航站資深引航員潘國華,已經在浙江寧波舟山港這片水域工作了30多年。“1985年畢業后我一直從事港口引航工作,見證著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潘國華回憶,2013年,他全年引領總長350米以上的集裝箱1506艘次,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已達到了3357艘次,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寧波舟山港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十分迅猛。
順著海岸線,沿著舟山港向南走,在繁忙的福建廈門港東渡港區,每天大大小小的集裝箱車穿梭往來。過去,集裝箱車通過碼頭閘口,全部流程要靠人力完成,車隊常因等待調度排起長龍。如今,借助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實現了全港物流信息無縫銜接,碼頭閘口由系統自動識別、自動放行,每輛車的通過時間由96秒縮減至26秒。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廈門港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發展部副經理丘志鵬介紹,目前,廈門港集裝箱航線達146條,通達44個國家的142個港口。“一帶一路”航線尤其取得了高速發展,由2013年的45條增長到了如今的61條,途經國家和地區由2013年的17個增長至21個,途經港口數由2013年的27個增長至如今的47個。
2015年,在國務院的授權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將重點加強上海、天津等15個沿海港口建設。
如今,適應“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這15個重點港口不斷提升對外開放門戶,并各自形成了更為清晰的港口定位。如大連港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將業務重點放在了東北亞地區;海口港則將重點放在了東南亞國家;而泉州港則定位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先行區”,依托自身歷史底蘊、貿易基礎、強大而活躍的民營經濟等優勢,將港口向外“延伸”。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片繁忙。
港口企業“走出去”
沿海港口在進一步發揮國際航運功能的基礎上,還搭上海外投資的快車,實施港口“走出去”戰略。目前,招商局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港灣等央企,以及青島港、北部灣港、上海港等地方港口運營商的海外投資已拓展到荷蘭、意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家的港口。
此外,我國企業參與海外港口建設的方式不斷升級,從剛開始參與海外碼頭、港口建設,到現在努力深度參與港口經營,中國企業正通過多形式、多渠道不斷擴大“走出去”的步伐。
傍晚時分,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市民們悠閑地喝著下午茶。幾公里外,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CICT)一片繁忙。茶與碼頭,見證著我國與科倫坡的經貿往來。
相傳19世紀,一艘英國船載著我國武夷山的茶樹,穿越大洋來到錫蘭島(斯里蘭卡舊稱),與此前從印度傳來的阿薩姆茶樹結合,產生了獨特的錫蘭茶。如今,借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東風,茶文化的故事得以續寫。
負責科倫坡港建設的,是招商局集團下屬的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2011年,招商局集團獲得了科倫坡港國際集裝箱碼頭35年的特許經營權,并于同年12月開工建設,僅僅用時28個月,就建成了目前南亞地區唯一的深水集裝箱碼頭,設計吞吐量240萬標箱。2016年,科倫坡港集裝箱吞吐量達573.4萬標箱,躍居全球第26大集裝箱港。
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黃鵬感慨,與當地員工喝茶談心,成了他們融入企業文化的途徑之一。如今,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錫蘭紅茶從這里出發,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各地。
運營著150條海鐵聯運線路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也在不斷“走出去”。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51%的股權后,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已將這個過去不景氣的港口變成一個關鍵的轉運碼頭,將從亞洲運往歐洲的海運與鐵路和公路連接起來。
比雷埃夫斯港已經從塵土飛揚的舊海運“港口到港口”模式,轉向了一種新的海運物流模式,即以鐵路作為“最后一英里交付和第一英里收貨”的運輸工具,連接歐洲內陸市場。時間和成本大幅削減,推動了歐洲的電子商務和定制生產大發展。作為中國通往南歐的海上門戶,比雷埃夫斯港見證了巨大的吞吐量增長,吞吐量全球排名從2010年的第93位躍升至目前的第36位,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為當地間接創造就業崗位1萬多個。
不僅如此,在阿爾及利亞舍爾沙勒新港口、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比斯港、在拉脫維亞里加港、在馬來西亞關丹深水港、在沙特吉贊經濟城港口、在加納特碼新集裝箱碼頭、在幾內亞港口、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達爾文港……新時代,東風浩蕩。如今,我國海上運輸服務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遼闊的海洋成為連接彼此的紐帶。
數讀
近6年來,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我國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海運服務覆蓋“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
●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操作半自動化,水深16.5米,可容納超2萬標箱大型船舶。碼頭年設計能力250萬標箱,年處理能力150萬標箱。中遠海運阿布扎比碼頭計劃今年4月試運營。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臘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十大集裝箱碼頭之一。2016年,中遠海運集團收購比港多數股權,成為比港實際經營者。經過比港中、希員工的共同努力,比港吞吐量從接管之初的68.5萬標箱提升至2018年的近500萬標箱。
“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落地開花,涌現出一批令世人矚目的標志性項目。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重點項目,由中國政府援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瓜達爾將成為該地區的商業中心。瓜達爾港投入使用后,將使我國目前繞經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距離縮短85%。
●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科倫坡港目前唯一可接卸超大型船舶的碼頭,由招商局港口投資建設,2013年8月投入運營后大幅提升了科倫坡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和海運聯通水平。2016年,科倫坡港集裝箱吞吐量達573.4萬標箱,躍居全球第26大集裝箱港。
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班列。
親歷者說
輸出投資的同時 輸出管理
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李靖逵
港口企業需要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不停歇地組織運營。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青島港在不斷完善港口公共基礎設施的同時,提高港口服務功能質量效率,國際航線日漸增多,船舶在港時間日漸縮短,航線密度越來越高。
就像我們外出坐飛機一樣,從北京飛法蘭克福,一周一班與一周10班肯定不一樣,今天來到我們港口的船舶,隨到即能裝卸,不僅幫助船公司節省了成本,我們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也呈兩位數增長。在投資海外港口建設方面,我們在輸出投資的同時,還輸出了技術和管理,加強與中遠海運、馬士基集團等國際航運公司的合作。
“一帶一路”拉動寧波外貿發展
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蔣偉
如今在寧波,4個人中就有1個人從事外貿工作,去年,寧波舟山港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7600億元,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寧波市依托港口不斷拉動外貿外資外經。
有數據為證。2013年,寧波舟山港擁有“一帶一路”航線73條,如今,已達到了90條,同比增長25%;“一帶一路”沿線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也由2013年的753萬標箱,達到了2018年的1000多萬標箱。“一帶一路”為寧波舟山港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好。
以前,從寧波舟山港出口的貨物主要是服裝和家具,現在貨種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目前出口的貨物中,機電產品已經占到了50%以上。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的水果、澳大利亞的奶制品、歐洲的紅酒等,正通過集裝箱冷鏈物流系統源源不斷地送到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