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們要具備戰略眼光,樹立全球視野,既要有風險憂患意識,又要有歷史機遇意識,努力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航向;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帶一路”倡議著眼于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推動全球發展。進一步,建什么?怎么建?全新的開發倡議將自然延伸出全新的、全地域的、全領域的國際合作組織方式、組織平臺、組織體系和治理形態。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其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參與者來自亞、歐、非,甚至美洲等幾乎全球所有地區,涉及地域日益廣泛。參與者身份也日趨多元,代表性日益增強,涵蓋政界、智庫、國際組織、企業界等不同領域。
組織規模如此宏大的國際合作,將地域、領域、見解等各不相同且如此眾多的參與者,整合到一個宏大的倡議、一項偉大的建設之中,的確并非易事。毋庸諱言,“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涉及經濟、政治、安全、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需要進行建設性的討論并加以解決。
組織國際合作,討論并解決問題,本身就是“全球治理”。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整合來自全球的參與者的過程中,需要坦誠溝通、共同努力,更需要共同的規則、程序,需要大家認可的方式、方法。這些規則、程序、方式、方法將形成一系列涉及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領域的國際秩序和國際制度,這種秩序和制度的穩定化、模式化,就是我們常說的全球治理體系。
為了解決政治與安全等綜合性、全球性問題,戰后形成了運作至今的聯合國體系。在全球經濟領域,為了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產生了世界貿易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體系;為了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產生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體系;為了促進國際性的重建與開發,產生了世界銀行體系;等等。
由于歷史原因,戰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不免帶有濃厚的西方色彩。冷戰結束后,這樣的處理和解決全球事務的制度、體系、規則、程序等所謂“國際機制”還一度出現了一波強勁的全球性擴張。正如布熱津斯基所言,“美國體系的大多數內容是在冷戰期間出現的,并成為美國遏制其全球性對手蘇聯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個對手倒下而美國成為了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國,美國體系就可以成為現成的東西在全球應用……”
但是,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一整套的制度、體系、規則、程序等遭遇了普遍的質疑,推動形成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呼聲日益高漲,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為這樣的努力提供了強勁的動力!白兏铩背蔀闀r代潮流。
“一帶一路”倡議可謂生逢其時,其空前規模的新型國際合作為新型國際規則、國際制度、國際體系的探索提供了廣闊的實驗場。新型全球治理體系的探索完全可能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果。整合國際資源,討論并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方式、規則、程序、體系不斷成熟、穩定,就是一種新型全球治理模式的漸進形成。我們討論多年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今天正發端、發展、成熟于各國人民友好合作的偉大實踐之中,并必將結出變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