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由南向北漸次展開
今年糧食產量將確保穩定在2018年水平
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各類智能化農業機械得到廣泛應用。圖為近日,江蘇省盱眙縣老營現代農業科技園的工作人員駕駛全自動噴桿式高效植保機在田間勞作。
姚雪青 周海軍攝影報道
本報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高云才)“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當前,西南的麥區開始拔節,江淮麥區開始起身,黃淮和華北麥區即將返青,正是加強田管、促進苗情轉化的關鍵階段。春耕大忙由南向北漸次展開,透著“穩中有進,調中向優”的定力。
一個“穩”字,一個“調”字,這是今年全國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給人深刻的印象。
糧食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從全國農情調度情況看,今年山東省小麥播種面積保持在6000萬畝以上,江蘇省水稻面積穩定在3200萬畝。
糧食產量需要穩定。近日召開的全國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提出,要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2018年的水平上。
農業要調,關鍵在于調結構、調方式、調動力。
春播是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增強緊缺產品供給的關鍵節點。今年種植結構調整重點是鞏固玉米的調整成果,適當調減低質低效區水稻和小麥面積,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
調方式,要著眼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業投入品使用減量增效,抓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業資源養護。
調動力,要著眼農業裝備水平,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今明兩年每年都要完成8000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