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堆龍德慶區乃瓊鎮:用勤勞和智慧建設幸福家園

2018-07-26 18:49:00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02.jpg

  乃瓊鎮加木村新春大聯歡鍋莊比賽現場。

03.jpg

  香雄美朵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內的古堡橋梁。

01.jpg

  乃瓊鎮崗德林村蔬菜基地舉辦生產技能大比拼活動。

04.jpg

  乃瓊鎮乃瓊村安居小區的扎巴旺旦老人在給花澆水。

  記者 格桑倫珠 王珊 楊子彥 攝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乃瓊區;1989年撤區建鄉,將原乃瓊鄉和加熱鄉合并為乃瓊鄉;1993年撤鄉建鎮。

  早在數年前,提起“乃瓊鎮”,很多人并不會將這個地方與“現代”一詞聯系在一起,作為堆龍德慶區農業大鎮,一代又一代乃瓊人辛勤操勞著,大家依靠傳統的生產方式,默默耕耘在拉薩河畔。生活,如同一潭無風吹過的湖水,平靜而又單調。

  但是,現如今,“物流集散地”“萬畝花海”“德吉藏家”等名詞,隨著青藏鐵路通車,拉薩市經濟開發區B區落戶,拉薩綜合保稅物流園區和香雄美朵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建設等,儼然已成為乃瓊鎮的新名片。新時代中,乃瓊人昂首挺胸,一步一個腳印,站在了特色經濟發展的潮頭。

  一戶人家回憶一個故事

  “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這一切都離不開共產黨。要知道,在舊西藏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們老一輩人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在乃瓊鎮乃瓊村安居小區內的草坪上,74歲的扎巴旺旦老人正在進行“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宣講。

  老人佝僂著身軀坐在花壇旁,講到動情之處時,會忍不住抽動嘴角……50余名村民圍坐在他的身旁,伴隨著他講述的內容,時而唏噓,時而鼓掌。

  1970年,一直想要入黨的扎巴旺旦通過努力,終于如了愿。因表現突出,吃苦耐勞,扎巴旺旦受到了群眾和上級的認可。人民公社時期,他一直擔任著乃瓊公社治安主任一職。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恢復了鄉鎮政權的建制,實現了政社分開。

  計劃經濟時代結束了,宣告了新時代的開始。扎巴旺旦雖有迷茫,但他很快調整了思路,發現了新的契機。“1984年起,開始興建西藏人民會堂、西藏賓館、拉薩飯店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工程,這里面需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扎巴旺旦說。

  于是,扎巴旺旦隨著數千抱著同樣想法的“務工大軍”,進入了拉薩市區,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借助國家當時出臺的一些優惠政策,扎巴旺旦貸款購買了一臺“東方紅”牌拖拉機,跑起了砂石運輸。幾年時間,他不僅還清了貸款,還掙了好幾千元,為家中添置了新家具,購買了電視機。扎巴旺旦的經歷,為當時乃瓊村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鑒學習的經驗。

  作為一名黨員,先富起來了的扎巴旺旦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1999年,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繼續在城里發展的機會,回到了家鄉,通過競選成了乃瓊村五組組長。

  “回村后,正巧趕上縣里面推廣高產青稞、蔬菜種植,大家在感到新奇的同時,隱隱有些擔憂。”扎巴旺旦回憶說,“我們的經濟相對于其他地方較好,也只是維持溫飽的水平。如果試種失敗,這樣的后果大家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頂著壓力,扎巴旺旦配合技術人員完成了試種工作。收獲季節到來時,青稞和蔬菜的豐收,讓種種質疑聲戛然而止。

  進入新千年,乃瓊村與全區數千個行政村一樣,繼續行駛在改革開放的“快車道”上——家電家具下鄉、“三包”教育、安居工程、醫療保險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相繼實施,讓越來越多人享受到了改革所帶來的“紅利”。

  一項非遺講述一段歷史

  走進“覺木隆藏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保護中心”,正巧遇到覺木隆藏戲隊排練經典藏戲曲目《卓娃桑姆》。偌大的排練廳內,回蕩著高亢雄渾的唱腔;舞臺上,演員們的舞步整齊有力,目光炯炯有神……

  作為藏戲的發源地之一,乃瓊鎮賈熱村的“覺木隆”藏戲團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由于這個劇團開辦之初在堆龍德慶區原覺木隆村的“雄巴拉曲”泉水邊,故稱覺木隆藏戲隊。其經過唐桑、米瑪強村、扎西頓珠等幾代藝術家的苦心經營,逐步興盛起來。

  旦達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覺木隆藏戲)傳承人,從進入藏戲團至今,幾經風雨。據他回憶,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極大沖擊著依靠傳統方式發展的藏戲,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覺木隆藏戲團一度瀕臨解散。

  2000年伊始,一位名叫瓊達的人和朋友卓瑪把藏戲班承包了下來,重新設團演戲。剛開始只有十幾個演員,一年的收入連發工資都不夠。

  隨著國家、自治區對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特色村鎮的政策不斷完善,覺木隆藏戲團迎來了再度發展的“春天”,成為首支能夠完整演出西藏傳統八大藏戲的藏戲隊。

  2002年,賈熱村被自治區政府命名為“藏戲民間藝術之鄉”。

  2006年,藏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覺木隆藏戲也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內地商家資助下,建立了新的排練場地,演員也增至35人,每年平均演出300多場,收入不菲。

  2011年,藏戲團被授予“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并多次獲得藏戲大賽的獎項。

  2014年8月,覺木隆藏戲團被賈熱村委會接管并成立公司,更名為“西藏乃瓊鎮覺木隆藏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為使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保護更加規范化、合理化,近年來,自治區不斷完善加大非遺保護工作的政策和措施,設立和落實了專項資金。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關心和支持下,覺木隆藏戲隊購買了道具運輸車,添置了服裝、道具、音響等硬件設備,每年還邀請區內專家給年輕的藏戲隊演員們授課指導。

  “除了藏戲,我們還會排練民族舞蹈,支持演員到朗瑪廳、劇場、酒店等地演出。”藏戲指導老師邊巴說,“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了大家收入的同時,極大地激勵了年輕人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如今,這批年輕人的業務素質越來越好、越來越專業,對保護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項產業富了一方經濟

  提起乃瓊鎮崗德林村,很多人對這里的蔬菜種植并不陌生。從最初的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到成為堆龍德慶區凈土健康產業中的一部分,崗德林村的百姓嘗到了農副產品產業化所帶來的“甜頭”。

  2001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為國家級開發區,分為A、B兩區。

  借助經開區B區落戶乃瓊鎮境內的優勢,乃瓊鎮黨委、政府把握機遇,積極引導農牧民向新興產業工人轉變,對失地農牧民群眾進行技能培訓,改變大家的傳統觀念,提升農牧民人口素質,使農牧民快速成長為具有一技之長的現代產業工人。

  2006年7月1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使西藏告別了不通鐵路的歷史。青藏鐵路拉薩西貨站選址,就在乃瓊鎮。

  針對西貨站近30家物流公司用工需求量大的情況,乃瓊鎮教育引導當地富余勞動力參與到搬運、裝卸、運輸等工作中來,讓當地百姓增加現金收入,使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致富的目標。

  不僅如此,拉薩綜合保稅物流園區的建成,更可助推乃瓊成為“一帶一路”面向全藏區、走出國門的物流節點。

  “勞動密集型產業固然重要,但要實現產業提質增效,關鍵還是發展高質量的第三產業。”堆龍德慶區政協副主席、乃瓊鎮黨委書記尼瑪說。2015年10月,香雄美朵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項目啟動,堆龍德慶區全力推動產業園項目建設,目前,各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5月看黃刺玫,6月觀海棠、月季,7月賞郁金香,近有古堡橋梁,遠是青山白云……隨著“萬畝花海”初具規模,乃瓊鎮波瑪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場秀色可餐的視覺盛宴。

  波瑪村致富帶頭人強白格桑告訴記者,現在不少村民會選擇去“萬畝花海”打工,波瑪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經過升級改造,也變成了“德吉藏家”民俗民宿旅游項目,越來越多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吃上“旅游飯”。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抓住堆龍新城區建設、乃瓊撤鎮設街道的歷史機遇,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第三產業經濟聯合體,使城鎮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實現由鎮向街道、由農村向城市的快速發展。”乃瓊鎮鎮長任威說。(記者 楊子彥 益西加措 王珊 格桑倫珠)

編輯: 任姝芳

堆龍德慶區乃瓊鎮:用勤勞和智慧建設幸福家園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乃瓊區;1989年撤區建鄉,將原乃瓊鄉和加熱鄉合并為乃瓊鄉;1993年撤鄉建鎮。